更新时间:2022-12-10 09:04:04点击:
12月8日,高明区文华路第三、第四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传来好消息——工程已提前完工并通过验收,比预计工期提前了半个月。
该项目之所以能成功提速,离不开高明区住建水利局创新办法,克服施工困难。他们的做法,更为今后高明区开展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高明区住建水利局是怎样做的?跟随工程负责人脚步,记者8日实地走访文华路第三、第四片区老旧小区改造现场,一探究竟。
高明区文华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期间,工人对建筑墙面进行修复。 /佛山日报记者李祥锐摄
创新意见反馈渠道
满足居民合理诉求
文华路片区是高明最早的城市建成区。由于建成时间早,片区内不少设施已显残旧。2021年起,高明区分两期对整个片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着力完善片区内公共照明系统,翻新楼门楼道,整治墙皮剥落,改造建筑给水排水,提升公共活动空间。
老旧小区改造,“改哪里”“怎么改”的问题贯穿工程始终。在区住建水利局牵头下,高明区今年印发了全市首份区级城市建设领域重大事项决策办法——《高明区城市建设领域重大事项决策制度(试行)》,进一步畅通群众对城市建设领域重大事项的意见反馈渠道,充分听取民意、集中民智。
办法很快展现成效。在施工过程中,有部分居民通过城市建设领域重大事项意见反馈渠道反映,楼栋背面有部分破旧铝合金外窗及防盗网因为建筑物遮蔽,不起眼,之前没被列入改造范围,但这些公共部位经常有居民通行,若不改造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希望有关方面调整施工。
接到群众意见后,区住建水利局立即组织摸排,最终确定3栋居民楼存在类似现象。经过几次上会讨论,区住建水利局研判居民建议可行,于是组织设计单位出具变更图纸、施工出具变更工作联系单、全过程造价单位编制变更预算审核书,顺利完成该部分楼栋的窗网更换。
创新电表申报方式
破除“旧改”难题
作为高明最早的城市建成区之一,文华路片区多数居民楼在兴建之初并未落实公共用电规范。如果某住户需要楼道照明,通常会由该住户自行拉线安装,灯的使用权也掌握在该住户手上,其他居民难以分享楼道照明的便利。
不过,要改变这种现象却不容易——原来,这些居民楼由于长期没有公共用电,从未安装过公用电表。没有公用电计费接口,楼道新装的公用灯具就不能通电。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说服全体居民同意安装公用电表,或在住户中挑选一家,以他家的电表作为整栋楼的公用电表,但这两种办法在居民中接受度都不高。
如何破解这些遗留下来的“顽疾”,高明区住建水利局通过头脑风暴,摸索出新的做法。
负责该片区改造工作的高明区城市重建和项目代建中心工程师谭伟光介绍,结合居民意愿,区住建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多次组织供电部门、社区居委会等单位开会协商。最终,供电部门同意居民先以居委会名义报装公共电表,后续再通过居委会协调,选出每栋楼的公用电费收费员,完善居民楼公共用电收费。
在这项创新举措推动下,片区各栋居民楼很快就装好公用电表。老旧小区实现了居住环境美化,高明后续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也有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如今走进文华路老旧小区,一栋栋居民楼换上新防盗网,楼道粉刷了新白漆,此前部分剥落的外墙也得到修复。在永兴巷居住多年的康先生说,小区现在更加干净整洁,也比以前更安全了。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在文华路第三、第四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高明区住建水利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需求,成功让86栋楼216个梯道大变样,2651户群众直接受益,赢得住户群众的认可。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李祥锐 通讯员梁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