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10 13:36:26点击:
召集村民开讨论会、开培训课、送才艺表演······在肇庆市高要区白土镇乡村的榕树头下,一个身穿白衬衫、佩戴党徽的年轻女性身影忙前忙后,步伐匆匆,她是佛山市高明区驻高要区白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高明团区委办公室主任黄慧文。去年7月,她来到白土镇,带领团队走村家串户,活跃在田间地头。如今,各帮扶项目顺利推进,村民们看到致富的奔头。
从事基层团干工作接近13年,连续三年驻村,黄慧文不断积累经验,在农村工作中越来越得心应手。她发挥专长,组织成立乡村志愿服务队,感召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投身社区建设与治理,让青春年华闪耀在乡村振兴路上。
黄慧文走家串户倾听群众心声。
扎根镇村,助推乡村振兴
黄慧文在城市长大,皮肤白净,年轻。刚来到乡村工作时,很多村民认为她吃不了农村的苦,并不太信服她。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来。在驻村工作中,为快速熟悉镇村工作,黄慧文常常走在田间一线,用脚步丈量土地。小到乡村菜园美化、大到项目选址设计,村规民约制定,她都积极参与其中。
在镇村五大振兴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上,黄慧文带领驻村团队尽心尽力,精益求精,晚上加班查资料,白天追到项目方处问计划,提意见,打开思路探讨方法。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黄慧文注重拉近与群众间的距离,聆听村民心声,重视村民意见。
2019年,黄慧文驻高明区照明社区期间,帮助两个自然村设计党群共建项目,成功打造出“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榕树下的党课”“沙寮村首届开渔节”等村民接受程度高、接地气的乡村红色文化传承、文旅融合特色品牌,显著提升村民的凝聚力。
驻高要区白土镇开展帮镇扶村工作期间,黄慧文采用“一线工作法”,带领6个人的工作团队,围绕“2022产业发展年”,紧密跟进土地集约、项目设计、招商等环节,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用真诚获取村民对工作的支持。在罗有村,他们推进实施“稻虾”绿色生态种养项目,努力解决粮食安全、农民增收、撂荒地复耕、经济薄弱村等问题。同时,她积极争取资源,动员企业捐赠超80万元,推动打造罗氏沼虾养殖示范基地,推进实施稻渔生态种养项目,指导注册黄花风铃生态园,挖掘本土特色打造乡村品牌项目。
黄慧文链接企业爱心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发挥专长,凝聚青年力量
动员青年力量,凝聚群众共识,这是黄慧文在农村工作的法宝。她发挥熟悉团组织业务的特长,挖掘乡村青年人才力量,以“+志愿服务”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她先后参与组织成立高明区内首支村级志愿服务队-照明社区沙寮村志愿服务队,白土镇首支村级党群志愿服务队-马安村党群先锋志愿服务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村民群众的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黄慧文组织水产养殖培训。
做通了青年的工作,农村工作就好做了。青年志愿者在人居环境整治、做通村民思想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前后组织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20多场,令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村中凝聚力变得更强。乡村志愿服务队的成立,动员了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为振兴乡村奉献青春力量,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投身社区建设与治理。
黄慧文带领青年人才先后打造了“沙寮渔家文化公益展览”“竹编文化传承课堂”“爱心敬老会”“农村儿童夏令营”等志愿服务品牌。疫情期间,两支村级志愿服务队中,不少年轻人还主动担起了村口值守、村道消毒等防疫工作任务。
组织文化活动是黄慧文乡村工作的又一抓手。她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联合镇的文化部门,筹建白土镇书画协会,带领团队开展送文艺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以优秀文化作品感染人,推动乡村移风易俗。
黄慧文带领艺术人才送才艺表演进乡村。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黄慧文还积极开展干部能力提升、水产养殖、书法等系列培训,培训干部群众200多人次,为乡村振兴储备各类人才。
今年,黄慧文获得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2022年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优秀巾帼队员”称号。“我将以身作则,引领更多年轻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用力量、用智慧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为乡村振兴绽放时代芳华。”黄慧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