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闻网

佛山论坛-公益网站
分享互联网新鲜资讯
佛山论坛资讯网-佛山地方门户网_新闻时事,奇事,新鲜事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

更新时间:2022-11-22 08:57:05点击: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

文化云_西樵山风景名胜区

景点地址: 佛山市 南海区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登山大道附近

开放时间:全年 08:00-17:30(疫情期间以景区通知为准)

联系电话:400-111-9288

景点门票: 55元/成人(五一期间门票优惠价为40元/人)

 

    作为广东四大名山之一,西樵山有着良好的森林自然生态环境,秀丽奇特的火山地貌,清新悦目的山水景观、丰富的历代古迹和典型的岭南风格建筑等丰富的景观资源。这座南粤名山更是绝佳的天然大氧吧,早上行山祈福品斋,晚上俯瞰官山夜景,美不胜收。

石燕岩

 

 西樵山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西南部,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自然风光清幽秀丽,旅游文化底蕴厚重,民俗风情古朴自然。自明清以来,文人雅士,群贤毕至,旅人游子,纷至沓来,使秀美的西樵山成为名噪南粤的旅游热点。西樵山自然风光美仑美奂,山上七十二峰峰峰皆奇,四十二洞洞洞皆幽,更有湖、瀑、泉、涧、岩、壁、潭、台点缀其间,成为这座熄灭了亿万年的死火山的旷世佳作。西樵山林深苔厚,郁郁葱葱,洞壁岩缝,储水丰富,古人赞之为“谁信匡庐千嶂瀑,移来一半在西樵”。今人称之是:“绿色水库”,“固体水库”。正是因为西樵山有如此高品味的自然旅游资源,国务院、国家林业部才相继授予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区的评定。

“岭南名山西樵山,是源远流长的百越文化发祥地和千古文化名山,更是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西樵山充分体现了岭南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包容、与时俱进的特质。

西樵山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心,直径4公里,占地13.6平方公里,主峰大科峰海拔344米。西樵山风景资源丰富,有72座奇峰,36个岩洞,232眼清泉,28处飞瀑、东西2天湖,更有众多名胜古迹和湖、泉、涧、岩、壁、潭、台点缀其间。

一、西樵山深厚的历史文化
中山大学曾骐教授认为西樵山是“珠江文明的灯塔”,北京大学赵世瑜教授称西樵山是“近世广东史之景观象征”,中山大学黄伟宗教授以“南学、南文、南道、南佛、南拳、南狮、南纱、南艺”等“八宝”来概括西樵山所代表的岭南文化。
(一)历史科考方面,西樵山沉淀了珍贵的文化瑰宝:

(1)石器文化
1958年,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等发现西樵山以细石器和双肩石器为特征的史前人类活动古遗址,成为我国华南史前时期最大的石器制造场,形成独特的“西樵山文化”,开创了珠江文明之先河,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和山西怀仁鹅毛口列为我国新石器时代南北方两大石器制造场。
石燕岩景区经考古专家初步发现,其水下遗址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是水上遗址的6倍,是迄今发现的国内最大、最完整、最雄宏的水下古代生产遗迹,存在较大开发价值。
(2)地质文化
西樵山是一座古死火山,是4500-5100万年前白垩纪中后期多次火山喷发形成的,是珠三角地区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地质遗址,是研究华南第三纪火山活动和火山地貌的理想场所。
(3)桑基鱼塘
西樵山下沧海桑田,聪明勤劳的村民自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万亩桑基鱼塘,成为完整的、科学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既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种桑、养蚕及养鱼事业的发展,并带动了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和兴旺,西樵镇成为国家“纺织名镇”,现在更发展成为典型高产、高值、高科技的农业养殖区。
西樵山南麓万多亩的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景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保护单位,誉为“世间少有的美景”、“良性生态循环的典范”。

(二)西樵山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胜地,积累了深厚的文化资源:
(1)书院文化
明代理学名儒陈白沙、湛甘泉、方献夫、霍韬等在西樵山设堂讲学,分别建立了大科书院、云谷书院、四峰书院和石泉书院;清代文人雅士又在山中兴建三湖书院、云溪书院、云瀛书院,读书研学风气不减,让西樵山成为全国意义上的“人文名山”、“理学名山”。现在每年农历五月学前儿童都会在书院前举办开笔礼仪式,传承文化。
(2)人文建筑与古村落
自唐代,山民开始种茶,在山上已建有村庄,人口繁密,目前山上仍保留的七大古村建筑,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是典型的岭南宗祠建筑代表。
(3)文学艺术
西樵山自古文人荟萃。据《西樵山》记载,从唐代起,西樵山开始有文人讲课著书,写诗作赋,留下150多幅匾额楹联、过百处摩崖石刻、以及40多则的西樵山传说:如《西樵大饼》《无笃螺和煎燶鲫鱼》《四方竹》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4)龙狮武术文化
1847年,一代武林宗师——黄飞鸿出生在西樵山下禄舟村;西樵是著名的南拳、南狮文化发源地;2005年,西樵镇被国家体育局授予“中国龙狮名镇”。自2003年开始举办“黄飞鸿杯”狮王争霸赛,吸引海内外出色狮队参赛,将龙狮武术文化推广得更远。

西樵山因深厚而独特文化而有着“珠江文明的灯塔”、“南方文明的起源”、“理学名山”、“思想高地、睁眼看世界的地方”、“南狮发源地,黄飞鸿故里”等美誉,历史也说明了“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
西樵山素有“珠江文明的灯塔”的美誉,早在6000多年前,勤劳智慧的西樵山人,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双肩石器”文化;明清时期,以湛若水、何白云、康有为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学子隐居西樵,探求理学,锤炼心性,使西樵山获得了“南粤理学名山”的雅号,西樵“理学文化”自此声誉雀起;作为国家森林公园的西樵山,其绿色文化尤为突出,西樵山以其美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被称为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前花园”成为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逐步走向“都市化”的南粤民众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一块福地。在这里,游人可尽情吞吐西樵翠色,肆意吸纳山川灵气,休闲度假修身养性,健康长生已成为西樵“绿色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西樵山民风淳朴、古韵犹存。 山上村人的婚嫁习俗和生产劳动习俗, 引起了游人的极大兴趣,特别是"半山扒龙舟"、"阿婆扒龙舟","新年狮艺"等民间游艺活动,更是盛况空前。西樵山美誉众多,自古以来民间就流传有"南粤名山数二樵"的佳话,将西樵与东樵(罗浮山)列为南粤名山的代表,近年来,更有文人学士写诗瞩文,给西樵山以更高的评价。赵朴初有"古风爆竹喧人日,世内桃源现代家"的佳句,秦牧有"西樵秀色美于诗"的赞誉黄施民有"西樵若问比东樵,秀倚南天此最娇"的吟咏,更有学者专家盛赞其为"不上西樵山,不算到岭南"。今天,处于新世纪的西樵山--这颗绿色的宝石,正在显现出愈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