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1 09:51:29点击: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6月10日,“岭南潮 品顺德”——2022顺德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清晖园博物馆拉开序幕。活动发布了非遗抢救性纪录片、清晖园文物保育宣传片以及非遗汇编书籍,启动了2022“非遗进校园”活动。此外,在现场,市民游客还可以进行非遗市集体验、品味精品展览等。
“园裳清晖 匠心均职”优秀毕业服装设计走秀。
顺德非遗传承展岭南风“潮”
从2020年起,顺德区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拍摄系列纪录片,作品获2021年学习强国全国平台全国县级融媒优秀作品双月赛二等奖,在佛山尚属首次。
此次,顺德区再次精心制作《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纪录片》(粤曲传承人林少雄、大良鱼灯制作技艺传承人潘智江)。
这两部纪录片利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艺历程、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了宝贵资料。
作为传统岭南名园,清晖园博物馆也在现场发布《守护一座园林,传承一方文脉》文物保育宣传片发布。该宣传片以字画养护、家具养护、古建筑保育、白蚁防治四项工作为主线,一一展示清晖园古建管理团队对馆藏文物、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全方位的保养维护,并展示日常管理工作中所运用的监测技术。
一同亮相的,还有《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汇编(二)》《记忆·传承——顺德非遗全攻略》顺德非遗书籍。据悉,这两套非遗书籍由顺德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顺德区博物馆、顺德区非遗中心制作,收录了2020年前顺德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59个非遗项目。
其中《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汇编(二)》是《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汇编》一书的延续,该书内容丰富,专业性较强,主要面向市民群众、非遗工作人员及专家学者,是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的重要保护成果之一;《记忆·传承——顺德非遗全攻略》语言生动活泼、用图精美,主要面向中小学生,是青少年了解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读物。
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教育。据了解,近年来,顺德通过馆校合作、校园授课等形式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让传统优秀文化薪火相传。在2021年度广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评选结果中,顺德乐从镇东平小学的广绣项目、勒流街道裕源小学的武术项目获评为精品案例,陈村镇青云小学的美育案例则被评为优秀案例。
截至2022年5月,顺德区已认定及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的学校共26家,涵盖八音锣鼓、龙舟说唱、人龙舞、顺德洪拳、粤剧、粤曲、大良鱼灯制作技艺、顺德烹调技艺、咸水歌、众涌春色、伦教糕制作技艺等11个项目。现场,2022非遗进校园启动,接下来,顺德区将继续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实现非遗进校园在顺德各镇街的全覆盖。
非遗文化连接现代生活
当天的启动仪式别具匠心。在清晖园生长了225年的龙眼古树,与建园历史相当,见证着清晖园的“前世今生”。今年,清晖园把老龙眼的种子精心培育出一批幼苗,启动仪式现场,在一众嘉宾的灌溉下焕发生机,象征着有着悠久历史的顺德文化和自然遗产,走进现代社会生活,在社会各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随后,伴随着《“园裳清晖 匠心均职”优秀毕业服装走秀》的开幕,一场别开生面的清晖文化元素服装走秀,在盛夏的荷花池旁精彩上演,展现一场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时空“对话”,吸引眼球。
现场还有精品展览。“园裳清晖 匠心均职”——均职服装群毕业作品、摄影作品展,由年轻创意群体对顺德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精心深度解读和创新制作。该展览诠释清晖园以及均安自梳女、巧厨娘、关帝巡游、二十四节气等文化遗产元素,也以项目化教学为依托,均安牛仔、哈士奇公司等行业、企业合作开展的商业成果输出。
《“匠心出神韵 巧手夺天工”——龙舟仔制作技艺展》则通过19件龙舟仔作品展示了顺德的龙舟文化。龙舟仔制作技艺是继承传统龙舟基本制作工序,以柚木为主要原料,辅以装饰配件,按大龙舟比例缩小制成龙舟仔的一种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于2020年列入顺德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香云纱染整技艺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香云纱工艺及文创产品展》通过展出顺德区博物馆收藏的约30件(套)香云纱布料、产品等,展示香云纱文化,展示顺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晖园博物馆馆长梁冠蓝表示,传统园林艺术、馆校合作教育模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三者进行有机融合,让“古典园林”与“现代服饰”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既保留传统,又体现潮流,充分展示了年轻创意与传统元素的激情碰撞和国潮风尚。
在非遗市集,嘉宾品顺德文化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顺德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张红兵表示,顺德地处岭南文化福地,非遗文化多元,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目前全区共有59项非遗项目,其中与美食相关的达23项,如双皮奶、陈村粉,凸显了顺德作为世界美食之都的鲜明特色,除了美食非遗外,顺德作为岭南水乡,与水乡民俗相关的非遗项目也接近20项,例如龙舟说唱、龙眼点睛等。他表示,顺德这59项非遗项目覆盖了粤剧、龙舟、武术、美食等顺德文化精髓,承载着顺德人独特的文化基因,凸显了顺德人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神风貌,呈现出一种“岭南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