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30 08:33:47点击:
位于樵桑联围下的三水区白坭镇中社村,是近年来佛山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也是多个社交平台上小有名气的网红村。5月21日,中社村种植的数十亩夏黑葡萄迎来开摘,开园2天收入2万多元,就连葡萄藤也被粉丝们抢购,预计今年葡萄园亩产效益突破3万元。
这条网红“葡萄村”是怎么炼成的?它的农村产业可否持续兴旺,人才回归后是否有用武之地?在这一片葡萄架下,白坭中社村为乡村振兴在三水大地落地生根书写了一个有力的答案。
新事业:
葡萄藤下的草根直播
5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中社村村后的白坭和中盛农业生态园。在专为种植葡萄而搭建的温室大棚内,数名工人正在打理植株,一位穿着浅色衬衫的清瘦男子正在葡萄藤下录制视频:“今天介绍的这个是阳光玫瑰,计划在七月份上市。”在他身后,挂满枝头的阳光玫瑰翠绿欲滴,盈盈动人。
何文胜今年62岁,是中社村村民小组长,也是白坭镇本土孵化的草根主播。其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开设了账号“和中盛农业生态园”,目前有粉丝3万多人。“粉丝不算多,但是黏度都还可以。”粉丝们不仅对直播、短视频“感冒”,还为葡萄“买单”。今年,该村500克夏黑葡萄售价为30元,比去年还高5元,一株3年生的葡萄藤也卖出60多元的好价格。
粉丝经济成功的背后,是何文胜等人数年如一日的坚持。从栽下第一株葡萄藤开始,何文胜风雨无阻,坚持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等分享葡萄种植过程和技术经验,这为他积攒了不少忠实粉丝,他的葡萄园不仅成了农业科普基地,还吸引游客特别是亲子家庭前来研学。何文胜说,通过网络直播带货,他们锚定消费人群,还找到了新的市场需求,让生态园一年四季都有收入。
白坭中社村65亩葡萄园迎来收获,中社村村民小组长何文胜正在直播介绍园内的葡萄。
新农人:
葡萄藤下的振兴之梦
对在企业打了十几年工的陆平金来说,葡萄经济带来的不只有视频直播的新奇,还有培育出“果王”的成就感,以及收入节节攀升的获得感。
今年春节后,陆平金重新回到中社村当一名农民。有别于以往种冬瓜、豆角,她需要从头开始了解葡萄种植知识。经过几个月的系统培训,她已是打理葡萄的一名好手。
陆平金兴冲冲地带领记者见识她亲手打理的“果王”。那是一串即将成熟的阳光玫瑰,掂量着有4斤多重,堪称今年整个葡萄园之最。
“在这里一天只工作8小时,离家又近,每个月收入4000多元,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陆平金说。
陆平金的话,代表了村民对乡村振兴的心声。2019年,年过半百的何文胜开启他的二次创业之旅,牵头成立了佛山市和中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还会聘请村里一些年纪较大的村民在葡萄园工作,解决了就近就业问题。此外,合作社章程规定:把合作社每年利润的5%无偿提留给村集体,用于村的公共事业、慈善事业、文娱体育活动等支出。
何文胜表示,白坭和中盛农业生态园占地面积已有近百亩,已建有冰淇淋果、嘉宝果、巴西樱桃等高附加值水果种植区,还将规划建设花卉摄影基地、儿童乐园、民宿区、农家餐厅等农旅项目,打造乡村游产业链。
寻根源:
葡萄藤下的铿锵回答
白坭作为三水区乡村振兴综合改革示范镇,其在中社村的实践探索,为三水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它回答了人才回归之后可以做什么的问题,回答了想要产业兴旺该怎么做的问题,也回答了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如何保持长效性的问题。
2017年以前,何文胜经营着一家建筑公司。2017年,他响应号召,回村里竞选村民小组长。当选后着手成立家乡建设委员会和乡贤慈善会,引入近20位乡村振兴合伙人,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不到半年,他率领村民筹集近400万元资金,重修象征“四姓融合”的中社公祠。这一治理经验被中宣部理论局相中,入选系列节目《厉害了,我的乡村》。后来,这一基层治理模式由三水区加以总结、推广,最终获评为2019年度中国十佳民生决策之一。
2019年,何文胜对村中300多亩耕地进行梳理,并用时三个月进行市场调研,绘制出“白坭镇中社村高科技农业产业园规划平面图”,决定将第一期42亩作为试验田,种植从国外引进的高附加值葡萄。为坚定村民信心,他还组织村民前往清远、广州等地参观,直观地感受规模化种植的效益,成功凝聚了村民的发展共识,为发展葡萄经济打下群众基础。
中社村借助一片葡萄园,在奔赴乡村振兴的万千村庄中脱颖而出。成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推动下,中社村牢牢抓住网络直播带货的风口,并通过举办《外来媳妇本地郎》特别节目开机式暨党建结对活动,借力《外来媳妇本地郎》品牌影响力,全面展现白坭乡村振兴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