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2 08:18:22点击:
在阔步冲刺千亿镇街的高明区荷城街道,石洲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辖区内唯一一片未被工业化浪潮触及的纯农业净土。山川秀美,碧水绕村,良好的生态是大自然赐予石洲的瑰宝。
好山好水好风光,还要过上好日子。山峦叠翠,不安现状的石洲人,巧借自然之势,集约连片土地,播撒希望的种子,让山麓绽放异彩、花卉争艳;池塘千顷,勤劳聪明的石洲人跳出传统的渔耕模式,实现鱼塘高标准改造,绘就一幅幅鱼跃人欢的生动画卷。
如今的石洲,已从昔日不起眼的偏远村落,发展成为全区、全市瞩目的农文旅融合新地标,更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石洲村正以“花漾石洲,山水共富”为号角,向外界宣告它的不凡志向。
好地握在手,发展不用愁
石洲致富法宝之一:把土地集约起来
石洲村的花卉大棚和连片鱼塘,农文旅融合发展迸发新活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山清水秀与一穷二白之间,往往只是一线之差。
上世纪70年代,凌云山下的石洲村建起电排站,水退地出,修筑鱼塘,石洲人过上了种稻渔耕自给自足的生活。时光荏苒,到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石洲村这片曾经孕育着无数希望的土地,却渐渐显露出传统农业模式的疲态。自给自足的宁静生活,如同一池静水,虽然清澈却缺乏活力,难以承载石洲村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梦想。
“大部分耕地、鱼塘都在每家每户手里。但是青壮年劳动力进城了,这些耕地鱼塘有些开始撂荒,即使出租也因为分布零散、面积小,租不到好价钱。”村民的一番话,简洁清晰地总结了石洲村当时遇到的困境:人少了,地荒了,好山好水创造不了经济价值。
把土地集约起来再发展,成为石洲村的第一个致富法宝。
很快,石洲村就摸清了集体土地的底数,确保村集体资产不受非法侵占;与此同时,逐步引导村民将手中零散的土地、鱼塘交由村集体集约连片,寻求农业龙头企业落地石洲,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自己耕作还是给集体集约发展好,这是一笔很容易就算明白的账。
覃阿姨是石洲村民,如今在当地一家种植花卉的企业务工。以前,覃阿姨家靠鱼塘养鱼为生,日晒雨淋,一年到头只是图个温饱。现在,鱼塘集约出租了,覃阿姨不仅可以打工赚钱,年底还能拿到租金分红,家庭经济收入更高更稳定。
像覃阿姨这样的例子,在石洲村不胜枚举。他们的背后,是石洲村土地的成功连片集约。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石洲村的持续深化,村里集约的土地已超过9000亩,并仍在持续增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石洲村原本闲散的土地经过流转集约成为发展的宝地,切实为当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好地握在手,发展不用愁。
有了发展的基础,石洲村也没有落下发展的环境。近年来,石洲村坚决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步步走好“三清三拆三整治”“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四好农村路”建设等环境提升关键步伐。
连片良田之间,高标准机耕路四通八达;村舍房前屋后,绿树红花相映成趣,是如今石洲村的真实写照。
好山好水,带来了好日子
石洲致富法宝之二:把花卉产业引进来
如果把集约连片的土地比作土壤,培育产业就是在土壤里种下种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石洲村选择了种花,收获的是产业路上的“四季如春”。
2005年前后,旺林园艺景观有限公司(下称“旺林公司”)选址石洲村,在村里租用近500亩土地种植花卉。
石洲种花,有不可忽视的时代背景。本世纪初,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发展了数十年的国内花卉种植业,规模与产量逐年增加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遭遇效益逐渐下滑、创新能力不足的发展瓶颈。不少大型花卉种植企业期望通过产业转移、开设分公司的方法,对花卉产业进行调整升级。
石洲种花,有天道酬勤的人为努力。当初想承接旺林公司花卉种植转移业务的,远不止石洲村一个地方。但石洲村彼时已经完成一部分的土地集约工作,能够一口气拿出近500亩的土地来,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石洲村主动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为花卉产业园区修建道路、水渠,彰显了“筑巢引凤”的诚意。
“当时石洲村的硬件条件并非最好,但石洲村招商的诚意最足,让我们很感动,于是决定在此落地。”旺林艺术花园负责人练继雄,至今仍然对当年那段经历印象深刻。
农文旅融合的旺林艺术花园成为亲子研学的热门目的地。
龙头企业落地石洲,拉开了石洲花卉产业蓬勃发展的帷幕。
充足的土地储备,诚意十足的招商态度,加上旺林公司年产花卉千万盆的带动作用,在旺林公司落地石洲后,先后有10多家花卉种植企业来到石洲,让这里一举成为高明乃至佛山重要的花卉产业聚集地之一。而在近20年的时间里,产自石洲村的花卉先后亮相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盛事,使得石洲花卉的品牌名声在外。
石洲种花,还有布局产业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石洲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志源说,石洲村在最近20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立足自然生态优势,不盲目跟风走发展工业的道路,在农业产业上踏实耕耘。如今,石洲村拥有近2500亩鱼塘,种植花卉近3000亩,打造出荷城独有的鱼跃花香好风景。
因地制宜引入产业,持之以恒做大做强,是石洲村第二个致富法宝。
好山好水遇到了好产业,村集体和村民迎来了好收入。在花卉产业的带动下,石洲村土地租金实现倍增,村集体收入连年增长。种植花卉的土地,年租金已从过去的几百元一亩,上涨到如今的每亩近2000元。集约连片后统一发包的鱼塘,也实现了高标准改造,租金上涨超过20%。
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石洲村集体收入从2018年的900万元,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2000万元,村民年人均分红迈过6000元大关。
融合发展,乡村游迸发新活力
石洲致富法宝之三:把农文旅产业融起来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农村发展蓝图里,频频提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要以农业为根基,像磁铁一样吸引现代技术、管理等先进元素,加入到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中。这样一来,农业就不再是单一的生产模式,而是变成了“接二连三”、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
“今年国庆黄金周,我们景区日均人流量达到7000人,刚开业的花园餐厅客流爆满。”说起国庆长假的业绩,练继雄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由旺林公司花卉种植产业衍生而来的旺林艺术花园,经过数年的建设运营,已经逐步成长为大湾区热门乡村旅游景点。花园露营、篝火晚会、萌宠乐园、团建度假等丰富多彩的文旅节目,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频繁“出圈”。
在广袤的石洲大地上,旺林艺术花园并非个例。
比邻旺林艺术花园,主打沉浸式自然体验的新业态农场花溪雨·蜻度农场部落同样是网络热门打卡地。在这个获评为“佛山市十佳旅游露营地”的新景区,游客能够收获广佛地区少有的乡村草地体验,以及与羊、马等动物近距离接触的乐趣。
石洲村花溪雨·蜻度农场部落主打沉浸式自然体验,获评为“佛山市十佳旅游露营地”。
以农业产业为依托,石洲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展现乡村文化,推动产业升级。这个曾经的传统纯农业村,正在积极探索当下最现代的农业发展模式。
农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石洲村经济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近两年的各大假期,石洲村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一波接一波的客流。过去少有人问津的农村,成为容易堵车的旅游热点。村里加班加点新建停车场,完善基础设施,全力以赴接住旅游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2023年,石洲村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500万元。
村里的人气一天比一天旺,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选择回乡就业、创业。今年,石洲村将一处原本闲置的荒地改造为石洲凌云集市,陆续增添了菜市场、农家乐、便利店等设施。“凌云集市的年出租价格是8万多元,产生的经济效益比过去闲置时增长100多倍。”唐志源说。
为了更好地接住农文旅产业带来的“泼天富贵”,石洲村在村股联社成立“村公司+国企”的农旅发展公司,结合“乡村CEO”资源,以更加专业的方式持续推进土地集约和精准招商。此外,石洲村还积极发掘本地的状元文化、书院文化、革命文化,打造“文化石洲”品牌,赋能农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
不拘泥于过去的成绩,着眼未来布局农文旅产业,是石洲村第三个致富法宝。
“凌云山下四季春,花鸟竹鱼次第新。春有花香秋有果,不辞长作石洲人。”这首诗既是石洲人关于家乡的生动描述,也是对家乡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
当前佛山正深入实施 “百千万工程”,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手握致富法宝的石洲村瞄准未来,已然成竹在胸、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