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闻网

佛山论坛-公益网站
分享互联网新鲜资讯
佛山论坛资讯网-佛山地方门户网_新闻时事,奇事,新鲜事

佛山女法官笃行不怠谱写“半边天”的光荣与梦想

更新时间:2022-03-08 08:56:32点击:

“希望广大妇女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做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寄语,犹在耳畔。

又是一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佛山法院的女法官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让青春在法槌起落间绽放最美芳华。

她们头顶国徽、身披法袍、胸怀正义,面对错综复杂的刑事案件,慎之又慎,不放过一个坏人也绝不冤枉好人;面对威迫利诱,她们从未产生贪念,也从未躲避退缩;面对因父母婚姻破裂而流离失所的孩童,她们刚柔并济带来转机……

岁月流金,巾帼争辉。她们是新时代女性拼搏向上的生动写照,在时代进步与个人奋斗的相互激励中,她们笃行不怠续写“半边天”的光荣与梦想。

做敢于追梦的司法守护者

人物名片

徐立伟  

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

曾获评佛山市优秀共产党员、全省优秀法官、全国优秀法官、广东省三八红旗手,荣立个人二等功。

你相信吗?佛山中院法官徐立伟在高强度的办案工作之余,坚持每周至少更新一次普法公众号,至今已经发表了541篇原创文章。

从河北正定一个百户人口的小农村走出来,成长为一名荣誉满身的高级法官,近20年间,徐立伟始终坚信,人生只有奋斗出来的美丽,没有“躺平”取得的辉煌。

徐立伟一直从事纷繁的民事审判,除了破产和知产案件,几乎所有的民事案件她都审过,至今个人承办案件超3000件。作为一名民事法官,她接触最多的是老百姓。民事案件复杂多样,但事事关系当事人的切身利益。

在工作过程中,除了高效完成各项办案任务外,徐立伟也很注重对当事人的引导,让案件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

2016年,徐立伟承办一件离婚案件,男女双方的独生女尚为幼年,双方对于孩子的抚养权争夺厉害,互不退让。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健康平稳的生活环境,又不丧失父母的关爱教育,徐立伟多次约谈孩子的幼儿园园长、老师,并到幼儿园考察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在掌握孩子最真实的信息后,徐立伟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了长谈,适时教育他们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重心,履行为人父母的权利和义务。

案件最终以调解的方式结案,孩子父母对自己应承担的抚养费及探视权均进行了合理的约定。

“如果说成为一名优秀法官是我的梦想,那我要让这个梦想照进现实。”徐立伟说,让审判工作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是她从法官职业中得到的最大满足。

2020年,徐立伟从民一庭调入民二庭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时值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深圳市某机电公司与广东某制造公司口罩机买卖合同案件中,因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双方在履行合同方面存在一定风险。如果继续履行,双方均不同程度受损。

徐立伟积极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并围绕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开展分析。最终,双方当事人表示愿意退让一步,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伴随着一次次法槌的敲响,一份份判决书的书写,徐立伟就像执着的登山者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爬着维护公平正义的高峰。

作为司法改革的见证者、亲历者,在法院实行审判长负责制的时候,她是35名审判先锋之一;在推行员额制改革的时候,她成为第一批入额法官。

“饮头啖汤的感觉,有喜有忧,但这世上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徐立伟如是说。

面对威迫利诱坚持秉公办案

人物名片  

陈碧芳

禅城法院立案庭副庭长

曾获评禅城法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审判长、办案标兵,被选树为禅城区政法英模,荣立个人三等功。

“当法官千万不要丢了自己的良心,不放过坏人,也不能冤枉了好人。”刚当上法官时,文化程度并不高的父母用最朴实的话语叮嘱陈碧芳。这句话,她牢记了十几年。

2004年7月,陈碧芳从厦门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参加工作,2011年取得中山大学在职法律硕士学位。她长期在审判一线工作,审结案件超2000宗,现任禅城法院立案庭副庭长。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她主动承担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其中“711专案”“810专案”“808专案”的审判工作,仅撰写的裁判文书就多达700多页,“查阅的卷宗垒起来比4个我还高。”陈碧芳说。

以“711专案”的办理为例,该案最初以涉黑罪名起诉。陈碧芳连续奋战一个多月,对几大箱卷宗进行细致、全面的审查,确认了全部证据后,最终认定涉案犯罪团伙属于恶势力犯罪团伙。同时,她根据案情依法量刑,该案最终以犯开设赌场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等,判处3名主犯有期徒刑十四年至十一年不等,让犯罪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给法院审判工作带来重重考验。这时,陈碧芳接手了“810专案”的审理工作。这起涉黑案的25名被告人分别被关押在三地看守所,羁押地点分散,辩护人及旁听家属接近60人。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做到繁案精审,成为该案办理的难点之一。

最终,在法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陈碧芳作为审判长的合议庭大胆采用多方云端庭审模式,设置6个庭审点同步开庭。随后,合议庭制定了详细的流程和预案,对庭审的每一个环节、细节先行进行模拟。

2020年4月,通过四地视频连线,陈碧芳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对钟某等25名被告人共计40多宗违法犯罪事实的远程庭审工作。该案也是广东法院首例通过多方远程庭审实现“云端”审理的涉黑案件。

在从事刑事审判工作的十多年里,陈碧芳经历过诱惑,也受到过威胁,但她从未产生贪念、也从未躲避退缩。

2020年,曾有人放狠话,“你小心一点,案子判重了,一定不会放过你。”作为一名女性,她虽然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但依然坚定地告诉对方,自己绝不会因为威胁而改变立场,一定会严格依法办案。

她深知,每一次法槌的起落,都凝聚了太多的期待、诉求和取舍,她始终心存敬畏、慎之又慎。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法官,当她在庄严的国徽之下、肃穆的法庭之上举起法槌时,心中秉持的只有公平正义。

用心用力用情炼成调解能手

人物名片

杨风娥

南海法院民一庭副庭长

曾获评南海法院先进个人、南海法院先进工作者,荣立三等功。

在南海法院,民一庭副庭长杨风娥有一个响当当的外号——调解能手。这个称呼所言非虚。

近年来,杨风娥所负责案件的调撤率一直居全院前列,达到66%左右,2020年更是达到72%。

“法院工作极具挑战,我们不仅需要能够坐堂办案的法律专家,更需要能够统筹协调各方、善于止讼息争的综合型人才。”杨风娥说。

2018年底,南海桂城某小区业主与开发商为天台加盖水泥柱问题诉至法院。“之前就闹得沸沸扬扬,但一直没能解决。”杨风娥考虑到业主仍住小区,长时间与开发商、物业公司相处,若一直僵持不下,对大家都不利。她查阅了大量相关案例,不断与双方沟通调解方案。经过努力,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的调解意见。

从针锋相对到尽释前嫌,工作多年,杨风娥善于通过春风化雨的调解方式化解纠纷,以“和事佬”身份平息双方当事人的争执,切实维护好、实现好案件当事人权益。

目前,杨风娥主管民一庭的速裁及送达工作。民一庭速裁组有大量物业合同纠纷案件,这些案件往往是“批量”起诉,一来就是几十件甚至上百件,需要送达的材料特别多。

2021年3月底的一个雨夜,杨风娥带队前往某小区送达60余宗案件的诉讼材料。“因为是比较老旧的小区,有些案子甚至找了半小时都找不到地址。”杨风娥清楚地记得,由于小区光线较暗,又下着雨,几组人只能摸黑查找送达地址。从傍晚6时一直忙到晚上11时,他们才完成所有送达工作。

“无论是几十元诉讼标的的案件,还是上亿元标的的案件,我们一样全力以赴。”当晚,杨风娥和同事在七八层楼高的居民楼间穿梭,衣服被雨水浸透。直到女儿打来电话,她才想起女儿还在学校等待自己。“感觉很对不起小孩,但愿国泰民安,世无纠纷。”深夜11时许,她在微信朋友圈写道。

作为民一庭副庭长,她一直严于律己。从速裁案件的收、结案到全庭案件的送达,她事无巨细,合理统筹安排。每批系列案件立案后,她都一一打电话与当事人沟通,争取案件能在诉前调解时就化解。

近3年,杨风娥带领的团队办结各类案件近2000件,年均结案数保持在640件左右。“爱岗敬业”是别人对她由衷的评价,而她将此当作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善断家务事巧解千千结

人物名片

杨虹  

顺德法院民一庭庭长

曾获评佛山市三八红旗手、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法官不仅要工于法律,也要洞悉人性。”顺德法院民一庭庭长杨虹从业18年,审理案件2000余件。

2017年,办结了一件涉自闭症孩童抚养权的离婚案件后,杨虹在办案手记里写下“孩子,我们会偷偷爱着你”。

这宗离婚案件里,夫妻双方同意离婚,对财产分割也没有意见,却都不愿意抚养6岁的儿子。杨虹心里隐约觉得蹊跷,仔细询问下,才得知男童患有中度自闭症。

“不能让无辜的孩子陷入无人抚养照顾的困境,孩子的权益应当优先得到保护。”庭审结束后,杨虹来到孩子就读的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随后联系当地村居和妇联组织,多次到孩子家中走访,与孩子奶奶进行诚恳沟通。

在孩子双亲都打算放弃的情况下,杨虹以一名法官的高度责任感,联合调解员、学校、社区多方力量,坚持不懈进行了几个月的调解工作。在劝说孩子父母的同时,又积极为孩子寻找合适的康复机构,争取社会救济。最终,孩子的双亲重归于好,决心共同维护好家庭,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我希望自己能在法理与爱的交织中不断修行,化解纠纷于无形,守护万家灯火。”杨虹说,在家事审判法庭工作时,每天面对着人情冷暖,总能看到不同的争吵、抱怨,甚至泪水。但在对待案件时,她总是慎之又慎,尽力将法律的刚性权威与法官的人性柔情融合,与当事人充分沟通、细心调解,争取为破裂的家庭带来转机、为亲人的感情重系纽带,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作为家事审判团队负责人,杨虹不拘泥于三尺判台及卷宗,不断推动完善顺德法院家事调查制度,为诉讼能力不足、举证困难的妇女儿童带来司法温暖。

2018年,在处理一起离婚纠纷案件时,女方提出男方对其实施家庭暴力但未能收集证据,双方对此说法不一,案件陷入僵局。杨虹决定抽丝剥茧,将案情一查到底,委托家事调查员深入双方社区开展调查,发现男方存在家庭暴力,并认定其对婚姻的破裂具有一定的过错,于是判决离婚、支持女方的损害赔偿。该案件获评为“2019年广东反家庭暴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

从审判一线实际出发,向创新要战斗力,实现工作效率、效果双提升,也是杨虹的关切之处。着眼破解抚养探视履行难、执行难问题,她带领团队创新推出抚养探视登记档案制度,利用信息技术推出全国法院首个“抚养探视记录”微信小程序,以“云记录”的方式协助当事人化解探视难题,帮助离异家庭重建和谐亲子关系。

深入田间地头化解基层纠纷

人物名片

伍翠婷

高明法院荷城法庭副庭长

曾获评佛山市青年建功立业先进个人、高明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

“公正司法,秉公办案”,这是案件当事人对高明法院荷城法庭副庭长伍翠婷的评价。

扎根基层从事审判工作16年,她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审理涉劳动争议、相邻关系纠纷等各类民事案件,擅长在案件细节中寻找突破口,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案结事了。

2021年11月,13名工人在收到佛山中院维持原判的判决后,向伍翠婷送上一面锦旗致谢。

该批工人原任职的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将车间合并,通知工人停工待岗。其间,企业谎称能给工人安排新岗位,谁知后来非但没有兑现诺言,还以劳动者旷工为由解除与工人们的劳动合同。案件经过劳动仲裁裁决后,工人们依法向高明法院提起了诉讼。

“这批案件牵涉的劳动者不少,纠纷时间长达数年,需要一点点审查每个人的情况。”审理过程中,伍翠婷认真查阅案卷材料,积极与当事人沟通,抽丝剥茧深挖案件事实,并在数据极其庞杂的工资表中细致核算上百笔工资数额,依法支持劳动者的诉讼请求,为13名工人讨回拖欠的工资差额、未休年休假工资和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赔偿金共计116.44万元。

荷城法庭是劳动争议专业法庭,每年经伍翠婷审判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劳动者、用人单位数以百计。她说:“不偏不倚,帮每一个劳动者或用人单位维护合法权益是我办案的宗旨。”

伍翠婷作为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化解基层群众纠纷。

一起邻里纠纷案件中,原告、被告是两名年过花甲的老人,两人还是村里同住一条巷子的邻居,因一方占用巷道加建建筑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最终闹到了法院。

伍翠婷回忆:“那起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其实一纸判决也很简单。但考虑到他们是常年相邻而居的老人家,我希望通过调解化解矛盾,尽量不要伤和气。”

于是,伍翠婷与书记员多次到村里找两名老人谈心,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土地使用权问题,又指引被告到国土部门咨询,厘清认识误区。最终,两名老人握手言和。

近3年,伍翠婷审结各类民事案件737件。相邻关系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案件案情不算复杂,相比起开庭判决,伍翠婷认为调解能更好地解决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秉持“居三尺法台,怀四野民生”的信念,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包括伍翠婷在内所有法官努力实现的目标。

把每一起刑事案件都办成铁案

人物名片

曾巧珍

三水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

曾获评三水法院先进个人、三水法院先进工作者,荣立个人二等功、个人三等功。

坚毅的眼神中透着柔和恬淡,坐上审判席却不怒自威。“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对待每一起案件。”作为一名刑事法官,曾巧珍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手里的卷宗分量格外重。一纸判决书牵动着一个甚至数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严把案件质量关,以审慎之心对待案件的每一个细节,是她近15年来坚持的办案准则。

2020年3月20日,三水区首批套路贷诈骗案迎来一审判决。作为承办法官,曾巧珍心里最清楚,这批案件从开庭到最后判决,背后凝聚着多少精力与心血。

刑事审判事关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与财产权利。如何在复杂案件中找准适用法律,需要不断斟酌、慎之又慎。

杨某胜等4人为套路贷诈骗案的同案被告人,公诉机关分3件案件先后移送起诉,累计4次追加起诉。案件涉及6名被害人,共40余册卷宗,银行流水繁杂,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涉案既遂、未遂金额的认定直接影响到对各被告人的量刑。

为查明案件事实、对被告人准确定罪量刑,曾巧珍连续多个周末加班加点,研究案情、核实证据,最后依法对4名被告人作出判决。经上诉,二审法院维持了对4名被告人的定罪量刑。

“珍姐总是把案件做精做细,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在庭室里其他同事的眼中,曾巧珍是一个视案件质量如生命的人,也是典型的“拼命三娘”。为了一处细节、一个疑点,即使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也在所不惜。

在办理周某明交通肇事一案过程中,曾巧珍在查阅卷宗时敏锐发现,尽管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但证据疑点重重,证人证言等相互矛盾,存在顶包可能性。

本着对被告人负责、对案件负责的态度,曾巧珍多次查看相关视频、到案发现场重走行车路线,数次与公诉人沟通案件情况、向办案民警了解侦查细节,通知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并两次将案件提交刑事法官会议讨论。直到一一辨明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的真伪,消除被告人顶包的嫌疑后,她才敲响法槌,依法判决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曾巧珍认为,对于每个案件,都要保持对案件细节的敏感性,不放过任何细节,才能做到不枉不纵。近15年来,曾巧珍审结了1600余件刑事案件。凭借着高度的责任心、审慎的态度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曾巧珍致力把每起刑事案件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

文/佛山日报记者韦娟明  通讯员林倩君、吕慧敏 

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

编辑 | 梁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