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2-13 09:38:37点击:
从下暴雨必水浸,到可收集雨水排涝灌溉;从杂草丛生、道路拥挤,到绿化归一、停车便捷……南海区桂城街道东二社区老旧小区东怡花园迎来蝶变,一项项民生清单被逐一解决,彰显出以人为本的改造考量。
海绵化改造
让老旧小区“会呼吸”
东怡花园建于1999年,有超24栋楼房,居住居民超1600户。下暴雨水浸、排积水缓慢,是困扰东怡花园居民多年的民生问题。为此,桂城街道将东怡花园作为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试点小区,充分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改造后的东怡花园正门。
如今,“下沉式雨水花园”遍布东怡花园各个角落,路面也增设了生态透水砖和透水沥青。下雨天,雨水能快速下渗,也能流向低洼的“蓄水井”,整个小区就像海绵一样,能及时吸收和储存雨水,在大大减少地表积水的同时,也能缓解排水系统压力,有效避免小区内涝灾害的发生。
雨天有吸水功能,晴天是一道风景。这些“下沉式雨水花园”上种植了各类耐旱耐涝植物,不仅美观大方,还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让东怡花园整体环境整洁、绿意盎然。不仅如此,这些收集起来的部分地下雨水,还能在天晴时蒸发水汽灌溉绿化带,实现雨水循环利用。
解决民生诉求
收获居民点赞
改造前的东怡花园存在功能布置不合理、景观缺乏特色、停车空间紧张等多个问题。其中,居民对停车设施、小区景观风貌等,有较为迫切的改造意愿。
“以前小区道路并不宽敞,两边的人行道或绿化花基占了很多位置,停车位严重不足,公共空间汽车停放相当混乱。”在东怡花园住了25年的业主小雪说。
如今改造后的东怡花园大变样,不仅道路宽了一倍有余,规划停车位从约400个增至近700个,还增设了子母车位、无障碍车位,预留了电动汽车充电区域等。
活动区域的改变也是东怡花园本次改造的一大亮点。“以前的活动区域只有凉亭、石凳,改造后,活动区域不仅设施明亮、齐全,空间还很大,成了老人、小孩最喜欢去的地方。”东二社区党委委员何灿荣介绍,在改造方案中,社区和设计方充分结合居民意见及城市美学,从传统岭南园林中提取要素,通过几何图案、丰富色彩的不同组合,加入青砖、琉璃等装饰,在老旧小区中加入城市老记忆,同时增加康乐运动设施、儿童活动场地设施等,提升居民幸福感。
东怡花园的幸福变化,还呈现在许多暖心细节里。墙外冷凝排水管的增设、首层遮雨棚的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布局、楼道和生锈防盗门的翻新……一项项居民提出的“民生清单”在改造过程中变为“成效账单”,获得居民由衷点赞。
文图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邹韵斯
编辑 | 林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