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3 14:11:16点击:
佛山乡村振兴再迎大动作!近日,佛山正式印发《佛山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实施意见》《佛山市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6年)》三份重要文件,为佛山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日前在广州召开,对2022年广东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推动落实。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佛山农业经济总产值总体平稳增长、单位面积产出不断增加,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年均增长5.69%,农地产出率达3.32万元/亩,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佛山将如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近日,《佛山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提出到2025年佛山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利用5年时间,把握发展机遇,全力应对挑战,开启佛山“三农”工作新征程。
位于三水区南山镇的碧桂园万亩智慧农业园。/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
“十三五”期间,佛山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随着佛山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用地逐年减少、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明显、科技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等问题日渐凸显,成为阻碍佛山乡村振兴因素。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佛山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佛山将深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以支持生物育种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加快数字农业建设、强化院市合作创新等为抓手,培育省级以上涉农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产业研究院等3个以上,为佛山农业注入科技力量。
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载体支持。佛山将一边加快构建发展平台,一边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以上,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以上,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3.574万亩以上;全域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任务,发展优质蔬菜生产,市级菜篮子基地超110家,全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达250家以上,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30家。
品牌打造和平安农业建设也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中同步进行。《规划》提出,要加强品牌创建和品牌宣传推广,到2023年全市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10个以上、新增“粤字号”农业品牌产品10个以上。在夯实农业安全生产基础上,佛山将净化产品产地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供给水平,完善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到2023年,全市使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率均达100%。
碧桂园万亩智慧农业园内的智慧农机。(资料图片)
美丽乡村颜值焕新
建成精品乡村旅游线路15条
近年来,佛山积极推动乡村“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蝶变。“十三五”期间,佛山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高位推进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初步建成美丽乡村集中连片示范区13个,全面启动6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一批精品村居获国字号、省字号荣誉。
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乡村旅游在佛山不断发展。这对佛山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匹配的美丽乡村。
“十四五”时期,佛山将更加关注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发展活跃乡村文化、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五者间的协调统一关系。
《规划》提出,佛山将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加快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加快建设生态优美田园风貌为抓手,实现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比例达50%,资源化利用比例达3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5%等目标。
佛山将一边提升乡村风貌“硬件”,一边发展活跃乡村文化“软件”,软硬兼施、从外到内塑造佛山乡村整体风貌和精神风貌。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佛山将加大村庄建筑风貌管控力度,全面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风貌;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到2025年,佛山计划建成精品乡村旅游线路15条,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10个以上、省级示范点25个以上。
随着“美丽乡村”转化成“美丽经济”,也催生出乡村治理体系改革、高素质农民队伍壮大。“十四五”期间,佛山将在坚持党建统领全局的基础上,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动法治乡村建设等,并在2021年至2025年,力争培训农业从业人员5万人次以上,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或农业技术人员5000人次以上。
禅乡渔歌农业公园。/通讯员供图
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
构建起较完善的帮扶协作体系
“十三五”期间,佛山团结带领全市900多万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推动四川凉山11个县脱贫摘帽,推动湛江、云浮254个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人口23583户79015人全部脱贫出列,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佛山对口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佛山东西协作已转移至贵州省黔东南州,省内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也转移到肇庆市和云浮市,佛山初心不渝,接续奋斗,在奔赴乡村振兴的大道上继续与他们携手同行。
《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佛山将在做好各项帮扶工作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全力推动对口帮扶地区乡村振兴。
在东西部协作贵州黔东南州工作方面,佛山将按照“黔东南所需、佛山所能”原则,组织全市五区与黔东南州15个脱贫县建立协作关系,在深化产业协作、加强劳务协作、强化消费协作、促进人才交流、推进乡村建设协作等方面开展全面帮扶,到2025年,构建起比较完善的东西部协作体系,助力黔东南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在推进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面,佛山将根据“区为主体,市直协作”的原则,结对帮扶肇庆市、云浮市53个重点帮扶镇,通过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水平、提升镇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提升镇域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人才支持等,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力量”组团式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佛山还将继续重点关注市内帮扶工作,对市内21个驻镇帮镇扶村先行示范镇,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帮扶,大力支持高明革命老区乡村经济加快发展三年(2021—2023年)行动计划以及实施三水区南山侨区特别帮扶。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60亿元
“十三五”期间,佛山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强力实施村级工业园改造,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强化集体经济民主管理和监督……各种创新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涌现,佛山城乡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随着佛山农村综合改革步入“深水区”,农业发展质量不平衡、农民收入水平不均衡、农村集体经济模式较为单一等问题不容忽视,佛山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魄力,进行一场更彻底、更创新的农村改革。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更是“三农”工作的根基。“十四五”期间,佛山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健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
农民收入是否增加、城乡要素配置是否合理、城乡是否有机融合,都是检验农村综合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尺。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佛山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有效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强农民从业职业培训等,全面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到2025年,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60亿元。
佛山将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推动人才向农村流动聚集,推动城乡要素优化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佛山还将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媒介,以此连接城乡产业发展。《规划》指出,佛山将以城乡结合部为切入点,引导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态势;同时,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带动发展农业高端物流,农村电子商务、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场店对接、社区直销等多业态融合营销方式。
位于皂幕山风景区内的坑美梯田。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
数读
《佛山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佛山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展较快,农业经济总产值总体平稳增长、单位面积产出不断增加。
——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年均增长5.69%。
——全市已创建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96家。
——建成市级“菜篮子”基地68家。
——全市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比例分别提升至100%、72%、12%。
——推动四川凉山实现11个县脱贫摘帽,推动湛江市、云浮市254个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人口23583户79015人全部脱贫出列。
——开展职业农民培训8万人次以上。
——2020年,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达1150.45亿元。
“十四五”发展规划
到2025年,佛山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创新发展
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5万亩;争取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以上、以水产或花卉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佛山市现代农业园区达39个以上;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3.574万亩以上,粮食年产量保持在4.7万吨以上;实现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全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达250家以上。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比例达50%,资源化利用比例达35%;全面补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建成精品乡村旅游线路15条,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10个以上、省级示范点25个以上。
——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组织全市五区与黔东南州15个脱贫县建立协作关系,结对帮扶肇庆市、云浮市53个重点帮扶镇;对市内21个驻镇帮镇扶村先行示范镇,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帮扶,大力支持高明革命老区乡村经济加快发展三年(2021—2023年)行动计划,实施三水区南山侨区特别帮扶。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规范有序、管控有效的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管理新秩序全面建立,农村住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60亿元。
探索佛山农业的“N种可能”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实施意见》印发
“十四五”期间,佛山要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创新发展。如何构建具有佛山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4月12日,《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以建设广东省都市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为目标,积极探索佛山现代农业发展的各种可能。
佛山将重点打造示范性农业公园。图为禅乡渔歌农业公园。/通讯员供图
发展数字农业科技创新带动农业创新
《意见》指出,佛山将加快建设高水平农业科研平台,安排资金支持建设涉农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水产、蔬菜、花卉等养殖栽培技术研发和推广。
在科技力量支撑下,佛山将推进优势产业生物育种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打造南方淡水鱼种业重要基地,鼓励以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体开展淡水水产遗传育种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
佛山还将积极发展数字农业和设施农业,建设“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探索建设优势农产品单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全面提升农业设施设备水平,发展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设施农业,大力推广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探索无人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
建设产业载体推动现代渔业绿色发展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离不开产业载体建设。佛山将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载体,连片建设一批万亩、千亩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以上,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0家以上,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建成国家级专业村5个以上、省级专业镇(村)55个以上,力争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渔业作为佛山农业支柱产业,全面推动现代渔业绿色发展是佛山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意见》明确佛山将分类实施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建成超1000亩的省示范性美丽渔场8个以上,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2个以上,推广应用高质量、零排放养殖模式,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佛山还将支持三水区建设以碧桂园万亩数字农业示范园为核心、水都食品饮料基地和渔业工贸产业园等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发挥重点项目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效能。
强化农业供给能力力促佛山农业“走出去”
农业供给能力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成果最直接的体现。佛山将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生猪年出栏量100万头以上,累计建成市级以上“菜篮子”基地超110家,建成工厂化大型生猪养殖园区5个以上,提升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信息化智慧化监管水平,构建重要农产品全过程溯源体系。
佛山将推进“预制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建设预制菜产业园3个以上,培育5家以上年产值超亿元的“预制菜”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打造超200亿元的现代农业+美食文旅产业集群。
预制菜产品。/佛山日报记者谭海琪摄(资料图片)
佛山还将加强农业对外合作交流,加快“广东(里水)跨境电商综合示范区”建设,引进培育一批跨境农产品电商企业,打造RCEP农业贸易基地和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努力建设农业产业链整合服务平台,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及流通服务体系。
建设示范性农业公园 打造都市农业精品旅游线路
农业公园、农业旅游线路承担着现代都市农业休闲观光的功能。《意见》指出,佛山要建设特色都市农业公园、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绿韵水乡,力求将美丽资源转变为美丽经济。
佛山将重点打造示范性农业公园,重点建设“禅乡渔歌”等示范性农业公园5个以上,推进现有30个农业公园扩面提质,新增建设产业经营为主、兼具多种功能的都市农业公园15个以上。
佛山还将系统推进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发展乡村美丽经济,统筹整合美丽乡村、古村落、红色资源、工业旅游示范点、粤菜美食等资源,创建国家、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项目,打造具有标杆示范效应的都市农业精品旅游线路。
佛山1亿元资金启动养殖池塘改造
5年时间完成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
为了进一步落实“十四五”期间佛山推动渔业绿色发展的要求,近日,《佛山市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印发。
接下来的5年里,佛山将以重建岭南特色现代桑基鱼塘、实现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为目标,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分片指导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大力推行高质量零排放养殖模式,建设美丽渔场,构建现代渔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佛山将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分片指导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建设美丽渔场。图为实施美丽渔场建设的企业广东顺德均健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讯员供图
2026年实现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
佛山淡水养殖业历史悠久。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中,佛山渔业占比近45%,2021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75.78万吨,渔业产值为184.41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3%。
尽管佛山淡水渔业养殖规模、产值位居全省前列,但渔业养殖模式仍较为粗放,实施池塘改造提升,对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提升农产品安全质量、加快淡水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明确,到2026年年底,实现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水产养殖尾水排放问题得到技术性解决,渔业产业实现提质、增效、稳产、减排、绿色的高质量发展等目标。
为了加快实现佛山渔业高质量发展,《方案》提出了实施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推广应用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推动渔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4项重要任务。
在实施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方面,佛山将结合实际选择简易生态型模式、标准生产型,鼓励申报或对标省级示范性美丽渔场开展改造提升等。
在推广应用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方面,佛山将重点推广“三池两坝”尾水处理模式、人工湿地尾水处理模式等在本地实践过的健康养殖模式,推广应用集约化养殖和智能化控制技术,推进数智渔业发展。
在推动渔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方面,佛山将鼓励村集体、龙头企业等主体开展更高效的集约经营模式,鼓励引导在塘头建设小型流动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设施设备,鼓励水产预制菜产业发展。
在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佛山将探索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推动水产品质量安全由局部监管向全面监管、传统监管向智慧化监管、安全监管向质量监管转变。
实行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市长、区长负责制
《方案》分时间、分任务提出了佛山养殖池塘改造提升计划,并在2024年底前,优先完成省下达的20万亩集中连片改造任务,其中:
——2022年为重点推进阶段,完成改造面积6万亩;
——2023年为全面攻坚阶段,优先在全市18个渔业主产镇全面推开,完成改造面积8万亩;
——2024年为扫尾提升阶段,完成改造面积6万亩,实现我市集中连片敏感水域和渔业主产镇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全覆盖。
《方案》还提出,佛山将同步推进相对零散的其余部分养殖池塘改造,在2022—2026年,市内其他区域相对零散养殖池塘可因地制宜采用多种尾水处理技术模式推进改造提升。其中,2022—2024年,每年完成改造面积约4万亩;2025—2026年,每年完成改造面积约10万亩。
为了保障佛山市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五年行动顺利实施,佛山还从组织领导、资金配套、科技支撑、政策服务、运维监管等方面提供保障。
《方案》明确,佛山将实行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市长、区长负责制,将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列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内容。
佛山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将养殖池塘改造提升补贴资金列入年度预算,用于专项扶持。其中,2022年佛山将安排1亿元作为养殖池塘改造提升启动资金,按简易生态型不高于1000元/亩、标准生产型不高于2000元/亩的标准予以补贴,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等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形成“政府扶持、金融支持、企业自筹、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佛山还将加强运维管理,严格监督执法,确保养殖池塘持久达标、发挥效用,充分发挥渔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作用,加大各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加快普及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生态种养相结合的健康养殖模式,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