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03 17:05:52点击:
清代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在记录灵洲山时有这样一句话:“郭璞占之曰:‘南海盛衣冠之气。’盖后千古而言益征云。”也就是说,南海文脉鼎盛、人才辈出。隔着1000多年的时光,两代学者达成共识,并都表现出对后世的寄望。
8月31日,2022“南海鲲鹏人才节”圆满落幕,城市对于人才的敬意、求才的诚意被广泛认知。从“南海盛衣冠”到“鲲鹏扶摇起”,尊才重贤的传统一脉相承,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人才,已经成为南海鲜明的城市标识。
南海鲲鹏人才节是专业普适结合、社会广泛参与、传媒高度关注、线上线下普遍推广交流的人才专属节日。图为南海人才夏日星空派对。/通讯员供图
“人才时刻”彰显城市态度
去年,“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发布,并以此为契机打造了“南海鲲鹏人才节”这个人才专属节日。“南海鲲鹏人才节”也逐渐成为宣传推介南海的一张亮丽名片。
2022“南海鲲鹏人才节”为期26天,举办了14场子活动,共有1900余人参加、超过377万人次线上关注,呈现了强劲的影响力。活动延续首届“南海鲲鹏人才”和“风境潮汇”品牌基础,并进一步创新了办节方式,在保持专业专属高端属性的同时,更注重活动的开放性、互动性、参与性,设置了面向社会的“海内外学子看南海”“南海人才夏日星空派对”“南海青年面对面”“我们在南海”短视频征集大赛、人才回馈社会的系列公益活动等,把人才节真正办成了专业普适结合、社会广泛参与、传媒高度关注、线上线下普遍推广交流的隆重节日。
近一个月时间内,南海迎来了多个影响广泛的“人才时刻”。
例如,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全国“双一流”材料学院院长峰会在南海举办,集聚了“两院”院士及全国35所“双一流”材料学院院长,共话新材料产业前沿发展方向;2022“强国青年科学家”寻访活动及颁奖分享会成功举办,首次在丹灶仙湖片区设置“科学路”,南海区二类人才、区高才会会长、广东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贤帅成为今年唯一一个来自科技企业的“强国青年科学家”入选者;成立了全区首个南海鲲鹏人才服务联盟,全国首条人才碧道也正式动工,促进南海人才服务实现质的飞跃。
这些“人才时刻”彰显了南海推动城市与人才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鲜明态度,既烙印在参与者的心中,也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影响力。
青春飞扬和高才汇聚现象凸显
2022“南海鲲鹏人才节”举办过程中,青年人才和高端人才群体在南海的身影越来越多。
8月26日,2022“强国青年科学家”寻访活动颁奖分享会在南海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名“强国青年科学家”、40名“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人选齐聚南海,他们中有能让钠离子电池在零下70摄氏度稳定工作的研发人员,有研建了价值2.2亿元试验装备为中国高铁领先世界保驾护航者,有微小卫星领域青年学术带头人等。
强国青年科学家的身上有着两种精神,一是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科学家精神,二是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的新时代青年精神。他们是青年人才和高端人才的集合体。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南海本身就是一座青春飞扬的城市。全区18岁至45岁的青壮年群体有192.6万人,占比超五成。2022“南海鲲鹏人才节”进一步体现了对青年人才的关注和关爱。例如,在解决青年人才最为关注的住房问题上,南海区充分撬动国资和社会力量,在人才节期间启用了首批4个优质人才公寓项目,迈出了探索人才服务走向市场化、社会化转型的重要一步。在优化人才发展空间方面,全市首个广佛人才港落地里水,探索广佛人才全域同城化合作的镇域模式,全力激发湾区广佛极点的动能和作用。在激发城市活力方面,“海内外学子看南海”“南海青年面对面”“南海人才夏日星空派对”等活动,为青年人才搭建了交流分享的平台,让青年在最美的城市环境中感受最惬意的南海生活。
这正是落实南海对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的承诺。
权威专家、高端人才高度集聚南海。包括“强国青年科学家”、首届全国“双一流”材料学院院长峰会、高端人才沙龙活动在内,高端人才与南海产业紧密对接。据悉,目前南海区已经累计引进中外院士项目32个,国家高层次人才85人,他们与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强耦合关系,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和人才的良性循环。
“人城产”融合实现良性循环
从“产城人”到“城产人”再到“人城产”,城市融合发展的驱动力在逐步发生变化。在南海区,以人才为导向开展城市建设、引领产业发展已经被广泛实践。
在本次“南海鲲鹏人才节”中,除了软性的人才服务和人才活动,与人才相关的项目工程也非常亮眼。其中就包括全国首条人才碧道在三龙湾南海片区开工建设。这条碧道设计范围东至陈村水道、西至东平水道、南北包含橹尾撬水道两岸河堤以及文翰湖公园范围,岸线长度约8公里。
据悉,从南海片区开始谋划的时候,就已经围绕人才需求开展城市规划。这里有智立方人才交流中心青友空间、菁英馆等互动场所,在季华实验室、港科大成果转化中心、科创研发企业总部等产业载体,有人才碧道、人才球场、蓝天跑道、油罐艺术公园等健康休闲设施,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慢行系统建设等,均考虑到人才的需求,以真正实现“人才友好”。
这样“人城产”融合发展的理念,在南海各地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中有着广泛体现。例如,狮山的佛北城市中心、九江的儒林湾、丹灶的仙湖氢谷等,人才都是核心要素。与此同时,人才工作也已经渗透到各职能部门中,针对港澳人才、科创人才、技能人才等特色群体的细化服务正广泛开展。
文化积淀优胜、发展成就优异、核心区位优越、科技支持优先、资本回报优厚、城市环境优美,优秀的南海将全力服务优秀的人才,互相成就,共同发展。
文丨佛山日报记者毛蕾 通讯员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