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闻网

佛山论坛-公益网站
分享互联网新鲜资讯
佛山论坛资讯网-佛山地方门户网_新闻时事,奇事,新鲜事

南海区大沥镇人大依托代表联络站打造“沥城心声”工作品牌,听民声解民忧

更新时间:2022-07-29 13:51:11点击:

骄阳似火的七月,佛山全市55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289个人大代表联络点,与盛夏天气一样,热度持续上升。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今年7月,佛山集中开展“我为民、我履职、我行动”为口号的“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集中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灵活多样的代表活动如火如荼。其中,全市五级人大代表走进联络站(点),接待选民、倾听民意、关注民生,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是主题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佛山市、区、镇(街道)三级人大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国、省人大常委会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努力将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为代表学习之家、履职之所、服务之地。

今年3月修订的地方组织法,明确提出代表联络站要成为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定重要平台。目前,佛山正着力打造新时代代表联络站的“升级版”,旨在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佛山实践”中,探索走出代表联络站建设的“佛山模式”。

在南海区东部,坐落着有“广佛黄金走廊”之称的大沥镇。

作为南海区内社会经济发展较早的城镇,大沥镇95.9平方公里,集聚了常住人口约78.9万人,是南海区第二人口大镇,其中包括众多广佛候鸟人群。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结构复杂、市民诉求多元化,大沥镇社会治理难度不言而喻。

如何丰富和拓展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做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大沥镇人大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依托,以“网上市民议事厅”和“城市治理面对面”两大品牌活动为载体,精心打造“沥城心声”人大工作品牌,创新和丰富代表履职方式。

4年多的时间里,在一场场议事活动中,全镇各人大代表联络站打破空间和地域限制,搭建多元主体沟通平台,以最大公约数汇集民智民力、广泛凝聚共识、研究和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治理难题,呈现出独特和典型的样本意义。

5月19日,南海区大沥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如何打好‘组合拳’助力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网上市民议事厅活动。 /通讯员供图

拉近

在空间上深入选民群众 

开通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车”

“栋叔,小区改造后住得舒服吗?接下来如果引入物业管理公司,你怎么看?”上周五,大沥镇沥雄社区南美集团宿舍北区的老旧改造工程通过验收,南海区人大代表、佛山电视台大沥广播电视站新闻部副主任胡燕芬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深入小区走访,倾听居民对项目改造及小区管理的意见建议。

目前,佛山各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在联络站内接待选民群众的“接待式”、走出联络站走访群众的“下访式”和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检查的“约访式”。

为了更好聆听民意,聚焦热点找准“网上市民议事厅”的议题,大沥镇人大积极组织驻站代表开展日常联系群众工作,及时收集群众诉求,并进行分析研判,从中选取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广的共性问题作为每月的议事主题。

通过走街坊、进小区、入商户,贴近群众拉家常,代表联系选民更加密切。“虽然部分信息是零碎、松散的,但更贴近群众,更及时反映社会热点和关切。”胡燕芬说,这些也成为代表履职、撰写议案建议的重要素材来源。

近年来,大沥镇沥雄社区共接管了5个楼盘共3500户居民,在多次听到居民反映关于生活垃圾问题的意见后,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通过组织驻站代表开展调研分析,将此作为“网上市民议事厅”议题,推动形成了在镇属公建物业设置收集和压缩站点的共识。人大代表还结合调研情况,认真撰写《新建小区配套垃圾点问题的建议》,及时向大沥镇人大主席团提交,该建议被转交政府有关部门办理。

“市民议事厅不仅将社区工作和居民更好地连接在一起,也创新了代表与群众沟通的方式,同时创新了部门和群众直接面对面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大沥镇沥南社区党委书记潘志鹏看来,议事“小平台”释放出“大能量”。

协同

在参与中带动选民群众

线上线下搭建共议共治平台

“那些电力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好像‘蜘蛛网’一样挂着,有时候跌下来,也不知道有没有电?”“单靠单一运营商没办法解决,还是需要一个统筹机制”……

每月最后一个周二,由代表联络站主办的“网上市民议事厅”都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有关专家、驻点团队、社区干部、居民群众参与,推动社区治理从“闭门会议”到“开门协商”。

活动采用线上直播+线下交流的形式,对接网民留言+现场群众,实现公共事务大家议,解决办法大家提。不仅现场活动有很多居民参与,在互联网上还吸引了年轻一代。90后网民“@猪”直言:“线上交流方式迎合了网络时代市民需求,让群众便于发声、敢于发声、放心发声。”

据统计,自2018年“网上市民议事厅”开展以来,大沥镇共推出话题73个,带动近39万人次参与,收集意见、建议和留言6760条,内容涵盖“三线”整治、小区养狗、楼长制度建设、老城区交通疏导、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电车充电桩安装、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一批热点问题。

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2019年,大沥镇人大持续举办多年的“面对面”活动升级打造为“城市治理面对面”品牌活动。通过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媒体等,深入社区、企业,与市民面对面沟通交流,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网上市民议事厅”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大沥镇人大有关负责人表示,“沥城心声”品牌活动搭建起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新平台,创新了代表履职的载体和形式,丰富和拓展了代表履职内容,改变了城市治理政府包办、市场缺位、民众缺席的尴尬局面,有效实现从“议事”解决问题到共议共治模式转变,达到了助力“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良好社会效果。

赋能

在监督中服务选民群众

打造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闭环

大沥镇沥雄社区党委书记谈杏仪还记得,2019年10月,她主动争取让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落户沥雄社区。

“要形成解决问题的闭环,就需要让人大监督成为我们的‘法宝’。”多年分管人大工作,谈杏仪清楚,镇街中心代表联络站不仅能统筹更多入驻代表资源参与议事,同时有利于统筹运用视察、督办、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等人大监督手段,努力推动议题难题有效解决。

经过不断探索,“网上市民议事厅”建立起“收集需求——分析研判——介入处置——公示反馈”的运作机制,并对问题进行分层分类,形成破解问题的系统链条。

大沥镇人大也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联合人大代表、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区资源,建立健全了议事问题的交办督办机制。

例如,一般问题和个案问题交由相关社区自行研究解决,属于部门职责的问题交由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解决,涉及面广的深层次问题则上升至人大代表议案或建议推动解决,即由人大代表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依法在人代会上提出议案建议,或闭会期间提出建议,推动问题在全镇层面上得到普遍解决。

目前,“沥城心声”人大工作品牌在大沥镇已实现中心联络站引领示范,示范站百花齐放局面,有效推动了“三线”整治、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妥善解决。

大沥镇城南小区加装电梯需求迫切,可社区多年协调,住户都未能形成共识。在“城市治理面对面”活动中,群众表达意见,人大代表、职能部门、专家答疑解惑,消除疑虑,推动促成部分业主现场达成共识,目前该小区多座楼宇建成或在装电梯。

五区扫描

五区共创 各具特色

禅城区:加速推动“代表履职服务平台”APP全覆盖

2014年,禅城区在佛山市率先建立了15个代表联络站。到目前为止,全区共设立代表联络站(点)156个。

其中,张槎街道人大工委根据经济产业发展的特点,分别在多个工业园区设置了4个代表联络点,并借助街道华南创谷党群中心成立的契机,重点推进了禅城区首个产业园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设;石湾镇街道人大工委创新设立了专业型代表联络站——佛山市南风古灶旅游有限公司代表联络站;祖庙街道人大工委创新设立了楼宇人大代表联络站——万科金融中心人大代表联络站。

在与驻点直联工作结合开展定期接访的同时,禅城区人大常委会鼓励各代表联络站结合市、区人大常委会的重点工作、代表主题活动及辖区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定期开展代表接待群众主题活动。如祖庙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各联络站围绕建设高品质岭南文脉之城、乡村振兴、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等11个主题,在联络站开展接待选民(群众)、走访群众、专题调研等活动。

南庄镇人大开发了“南庄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APP,代表可以在非进站时间,将日常走访、联系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形成建议,在“建议收集”板块提交办理,保障了代表履职不停顿、联系群众不掉线。

目前,禅城区其他三个街道人大工委正在抓紧代表履职APP的建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代表履职服务平台”APP将在禅城区实现全覆盖。

南海区:深入开展“一镇一品牌、一站一特色”创建

南海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自2015年起,创新代表进站方式,坚持把代表进驻联络站与南海区委在全市率先开展的驻点直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站时间为每月第二个星期二下午。2019年以来,南海区人大常委会统筹开展创建“一镇一品牌、一站一特色”活动,通过品牌特色创建,盘活县乡人大“这盘棋”。

据统计,近两年来,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划拨到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经费超过100万元。

全区各镇街人大着力在增强监督实效、密切代表与群众联系、切实发挥代表作用上下功夫,大沥镇人大“沥城心声”的工作品牌、里水镇人大“群众连心桥”品牌、丹灶镇人大“民意直通车”品牌等多个活动品牌遍地开花。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至今,南海区共建设了73个特色联络站,并以此为标杆,带动全区291个代表联络站成为闭会期间代表联系选民、服务选区、依法履职的重要平台。

为适应新时代广大市民群众偏好的新媒体宣传方式,南海区人大常委会还开发了南海人大信息系统,集代表履职服务管理、代表档案、人大工作信息发布、征集社会意见等多项功能于一体,较好实现人大代表联络站24小时不打烊。

顺德区:开展代表推进办理民生“微实事”工作

在顺德区,每个镇街均形成了“1中心站+x村居联络站”的网格化组织构架,个别镇还把联络站点延伸到企业、协会,全区建成人大代表联络站(点)217个。

其中,容桂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实行“错时”联系群众制度,利用晚上非工作时间,安排人大代表在中心联络站、社区(村)联络站(点)接待群众,将不便留给代表,将方便给予群众。

龙江总商会人大代表联络站,构建“人大代表+调解委员会”的联动调解模式,服务范围涉及商务纠纷、劳资纠纷,消费者投诉等。

顺德区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探索“互联网+代表联络站点”机制,在顺德人大微信公众号“人大代表”履职板块,增设线上联络站点功能,群众可通过手机在线查看、浏览各联络站点的基本情况、工作动态、进行预约留言等。

2021年,顺德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制定出台工作方案,以人大代表联络站点为平台,以群众民生需求为导向,开展代表推进办理民生“微实事”工作。截至2022年6月底,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共推动办理涉及人居环境整治、村(社区)基础建设、交通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微实事”1258件,解决1117件。

高明区:采取“联络站+”模式创新代表履职活动

2017年,高明区人大常委会在全市率先推进镇街人大规范化建设工作。

通过规范化管理,中心联络站每月10日、其他联络站定期开展代表接待人民群众日活动,推动人大代表“全员进站”。

实际工作中,高明区人大常委会注重创新代表履职活动,采取“联络站+学习培训”“联络站+接待群众”“联络站+代表建议”“联络站+代表四进(进公司企业、进商会协会、进学校医院、进社区村居)”“联络站+代表之声”“联络站+代表述职”等形式开展活动,进一步丰富联络站的活动内容,提高了代表履职意识,加强了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

高明区人大常委会还将每年12月定为“联络站年度总结月”,将人大代表进联络站开展活动情况列入评选优秀人大代表条件,进一步激励人大代表参加联络站活动的积极性。

今年,为了鼓励代表为群众办实事,鼓励代表主动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当面倾听各辖区范围内群众的意见建议,高明区人大常委会推动各镇街设立人大代表民生微实事办理专项资金。目前各镇街均出台了《人大代表民生微实事立办制试行办法》,设立100万~300万元的专项资金。

三水区:联络站工作融入“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

在大力推进联络站发挥常态化作用的过程中,三水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形成“三结合”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模式。

一是代表联络站与代表进选区接待选民相结合。每年人代会召开前,集中组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在原选区的代表联络站与选民见面,向选区选民述职,广泛听取社情民意。

二是代表联络站与领导干部“直联制”相结合。将组织代表进站工作,融入区委“大直联”格局,推动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得到回应,或及时反映到基层党委、政府集中解决。

三是代表联络站与“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相结合。通过人大代表进站接待群众及代表联络站的联络员日常走访广泛收集群众的“民生微实事”需求和意见建议,反映到村居形成“民生微实事”申报项目,并由联络站组织代表对实施的“民生微实事”项目的推进及成效进行实地视察和跟踪监督,推动快速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三水区各镇街也不断探索特色做法,如西南街道大力打造中心联络站,组织代表主动上门开展“四问”服务;大塘镇强化代表联络站的法治建设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