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3 11:55:18点击:
来源:视觉中国
文/杨汉峰 编辑/石东
编者按
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之后,各国能源供应局势大变。尤其是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供应的欧洲地区,更是深受影响。和平永远是世界人民的期望,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更是人类应对复杂问题的智慧。一旦战事爆发,各国能源储备能经得起考验吗?
新加坡金鹰集团中国公司副总裁、能源战略专家杨汉峰撰文对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石油储备情况进行了分析。杨汉峰表示,各国先后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以保障原油的不间断供给为目的,同时具有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功能。在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需要保障100天的安全供应。
以下为正文。
如果发生大规模战争且战争状态持续很久,一个国家内部生产的石油不足以维系其日常生产生活需要,同时其石油进口渠道又被切断,那么,该国将不战自溃。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石油,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就如同古代战争中的“粮草”。粮草斩断,军中自乱。在现代战争中,一旦石油补给被切断,国家经济将会基本停滞,城乡交通将立即瘫痪,坦克、飞机、导弹、军舰等重要军事设备,也将成为一堆废铁。战争不用打,就已经一败涂地了!
俄乌冲突战事升级之后,国际油价持续飙升,布伦特原油三月份价格曾一路蹿升至130美元/桶。这直接导致中国国内成品油价格进入2022年以来的“六连涨”时代。普通百姓在担心自己钱袋子的同时,也对国家的石油储备及耐用时效感兴趣。如果出现类似战争这种或将中断石油进口的极端情形,作为“工业血液”和“经济命脉”的石油储存到底能用多久?
为了应对上述困境,各个国家纷纷建立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s,简称“SPR”)。下面就简单谈谈“战略石油储备”这个事儿,并举例说明部分国家的战略储备情况。
战略石油储备及其历史渊源
所谓 “战略石油储备”,是指为应对石油短期供应大规模减少或者中断,采取提前储藏以备不时之需而建立起来的具备一定量的石油库存。石油储备兼具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以保障石油不间断供应为目的,同时具有平抑国内石油价格异常波动等多项功能。
战略石油储备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1973年,由于欧佩克石油生产国对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于是西方发达国家一气之下联合成立了国际能源署(IEA),应对当时的“石油危机”。国际能源署要求各成员国至少要建立60天的石油储备。为了自身能源安全需要,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相继建立起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当然储备量有大有小,保障天数或多或少。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当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的时候,国际能源署要求成员国加大石油储备力度,将60天的石油保供能力提高到90天,主要包括政府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两种形式。
战略储备的主要功能是如遇突发战争、自然灾害、或是遇欧佩克“减产保价”或“增产抑价”的时候,能够使进口国的经济和政治稳定,而不至于受到人为石油供应冲击的影响。战略储备本身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几乎不考虑盈利因素。关于战略石油储备有效性,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是,一个国家的石油储备量要足够消费90天才算是达到安全警戒线。
一些国家先后建立起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以应付可能出现的政治经济危机打乱国际石油市场正常的供应,给本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在这些国家中,以国际能源署要求其成员国建立的石油储备最具代表性,也最具规模。除了油气资源富集的产油国以外,世界各国均根据自身国情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自的战略石油储备。世界很多发达国家都把石油储备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加以部署实施。数据显示,依据有效利用天数,目前战略石油储备排名靠前的国家包括:日本180天、法国180天、美国150天、德国120天、中国100天。
日本的战略石油储备情况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奇缺。这样的国情特点,决定了日本人与生俱来的危机感及资源储备意识。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以及基于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判断,迫使日本做好一切有用资源的存储。日本的地下油库容量大得可怕,仅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储有5亿多桶原油。
日本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由日本政府授权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统一指导管理。经济产业省负责制定石油储备政策,协调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制定石油储备预算,决定国家石油储备的动用和投放。目前,日本有8个国家石油储备公司(下设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国家石油储备公司负责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实施石油储备运作,管理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负责管理储备石油,以及储备设施的维护。目前,日本石油储备的储备规模约为6.36亿桶,相当于180天的石油消费量。储备品种包括原油和成品油。国家石油储备全部为原油,商业储备近60%为成品油,40%为原油。
日本主要原油储备库所在位置 资料来源:新日本石油公司(ENOS)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发生9.0级强烈地震,随之引发巨大海啸,部分近海石油储备设施受损。鉴于担心石油储备能力仍然不够大,部分日本人士呼吁日本国继续加大石油储备库建设,将规模扩大至现有规模数倍以上。
石油是经济的血液。日本想要保持经济的稳步发展,必然需要持续稳定的石油供应。但是,作为一个岛国,日本石油资源极端有限,拥有的油气资源海域与邻国多存在争端。所以,日本石油供应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石油这种战略物资偏偏又是地缘政治的产物,市场波动大,价格随行就市而大起大落。只有当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后,日本才可以有效应对短期内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波动,避免因石油供应不足或中断而导致经济发展受阻。
对于日本来说,战略石油储备的最佳方式是建设地下石油储藏库。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便开始大规模兴建地下储油设施,寻找并将地下岩洞进行封闭,然后将进口来的廉价石油灌入。一旦发生能源危机,就可以动用这些储备石油。日本的战略石油储备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因此油轮途经马六甲海峡及中国海域。具有“世界火药桶”之称的中东产油区以及充满潜在威胁的海洋运输通道,令日本坐卧不安。
法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情况
法国年石油消费量在一亿吨上下,进口依存度在96%以上。1988年,法国成立安全储备管理公司。1992年,法国加入国际能源署并建立了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具体负责战略储备的运作。1993年颁布令要求所有石油经营者必须建立相当于95天消费量的石油储备。法国的石油战略储备由国家、相关机构和石油经营者三方共同承担。
其实,法国是最早建立企业石油储备制度的国家。早在二十世纪20年代,法国的《石油法》就规定,在政府发放进口原油及石油副产品的经营许可证的时候,政府就要求经营者有前12个月经营量的储备产能。1993年,法国新《石油法》则强调,每个石油业经营者都要承担应急石油储备义务,并要维持上一年度石油和成品油消费量中26%的储备量,相当于95天的量。
法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专业委员会代表政府负责制定储备政策和战略储备地区的计划任务分配。该专业委员会并不直接运行和管理石油储备业务点,而是委托石油公司及储备管理企业代为管理。
法国石油储备库由一个地下盐穴库、三个LNG接收站储罐群和遍布全国的地上油库组成。在欧盟成员中,只有法国具备了近60天的航空燃料油储备。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情况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所需石油60%依靠国外进口。1973年发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严重冲击了美国经济,造成经济衰退及社会振荡。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和储备法案》,授权能源部建立并管理战略石油储备系统,同时明确了战略石油储备的目标、监管和运行机制。《能源政策保护法》明确规定建立石油储备是一项基本国策。1977年第一批储备库点开始建设。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储备品种以原油为主,同时储备部分成品油和燃料重油。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管理体系是由政府决策,市场化运作。联邦政府投资建设储库、采购石油、拥有并进行战略石油储备的管理,费用均由联邦政府财政支出。联邦财政设有专门的石油储备基金预算和账户,基金的数量由国会批准,只有总统才有权签署行政命令动用战略储备。
战略石油储备的采购和投放可能会影响石油市场,所以为了避免对市场冲击,储备石油的采购和投放基本上采取市场招标机制。石油储备采购招标中,40%来自与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签订的长协,其余是市场现货招标采购。通常选择价格低迷时采购,既避免引起大的市场价格波动,还可以防止造成石油储备资金的损失。
美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石油储备资源条件。靠近墨西哥湾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德克萨斯州集中分布着500多个地下盐穴。联邦政府利用这些盐穴建成了4个大型石油储备基地,既靠近码头又毗邻大型炼油厂,另外还有发达的输油管道设施与下游终端用户相连。资料显示,盐穴储油技术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石油储藏技术。美国联邦政府用于战略石油储备的资金共约200亿美元,其中40亿美元用于建设储油设施,160亿美元用来采购石油,其中还包括2亿美元的运营维护费用。
美国墨西哥湾地区原油储备基地图 资料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
美国政府以四种方式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全面动用、有限动用、测试性动用以及轮库。轮库是为解决因短期内区域性能源短缺造成的石油供应企业交货问题,使用联邦储备与企业储备进行的临时性交换。例如,2000年,美国西部地区出现天然气短缺,克林顿总统签署行政令,批准动用2300万桶储备石油与企业进行轮库,同时要求企业在2001年3月以前予以归还。
美国总统拜登宣布2022年度将释放9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
自从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以来,美国政府仅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以直接销售的方式向市场投放了3300万桶储备原油。1985年至1990年间,进行了两次试销售。1996年至2000年间,进行了4次轮库。然后,就是今年3月,为应对俄乌冲突局势恶化而引起的油价飙升,美国政府宣布将在2022年度释放9000万桶战略原油储备。
截至目前,美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其存储量为5.683亿桶。
德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情况
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石油消费国,全年平均石油消费量在1.5亿吨左右,其中98%依靠进口。作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德国政府对石油稳定供给和石油储备问题非常重视,把石油看作是与粮食一样同等重要的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资源。为保证石油稳定供给,德国制定了《能源保证法》,为建立政府石油储备提供了法律保障。德国建立了大规模的石油储备体系。目前联邦政府石油储备的品种包括原油、汽油、柴油、重油等。
德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分为三个方面:政府战略储备、政府参与的企业储备联盟以及纯粹的企业商业储备。法律规定了政府和储备联盟的石油储备任务。政府战略储备由联邦政府支付。储备联盟是德国石油储备的主体,由大型石油进口贸易公司、大型炼油企业、销售企业和使用石油发电的企业组成。德国的法律还规定炼油厂要始终保持15天的石油储备,石油进口公司及石油电厂要保持30天的石油储备量。储备联盟根据联邦政府的命令向市场投放储备油。
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情况
鉴于“贫油、少气、富煤”的化石能源资源禀赋,作为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中国对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因此,建立合理的战略石油储备越发显得重要。
1993年是中国能源供需变化的分水岭。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进口量一路攀升。这一年,中国由原油净出口国变成原油净进口国,彻底结束了自大庆油田发现以来,自1963年起实现石油自给自足并略有盈余出口的30年历史。此后,原油进口量不断跨上新台阶:2004年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2009年突破2亿吨,2014年突破3亿吨,2017年破4亿吨,2019年突破5亿吨。
截至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原油19898万吨,同比增长2.4%。2021年中国进口原油51297.8万吨,同比下降5.4%。这是自2001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主要是因为炼油企业为防止产能过剩减少了库存,从而影响了原油进口。但是,即便如此,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仍然高达72%。过去十年,中国一直是全球石油需求的推动者,自2005年以来,中国占世界石油进口增长的44%。
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数据,2021年中国GDP总量接近18万亿美元,紧随总量第一的美国22万亿美元,中国世界排名第二。2021年中国GDP比上一年增长8.1%。2022年中国的GDP目标增速为5.5%左右。去年GDP目标是增长6%,而实际全年增长8.1%。这么庞大的经济总量以及近些年世界独一无二的经济增长速度,对石油的需求量也是日益增加。
中国一方面是能源消费大国,但同时也是能源生产大国。总体来讲,中国能源是有保障的。近几年来,中国政府要求“三桶油”加大石油勘探力度,并已经取得可喜成绩。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原油产量达1.99亿吨,同比增长2.4%。天然气产量为205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连续5年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然而,家有余粮,心里不慌,多做一些战略储备以备不时之需,总是一件好事。
中国采取的是并存储备机制,即国储为主企储为辅,就是国家应急储备一部分,石油央企承担社会责任储备一部分,再辅以地方企业灵活储备一部分。不过,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制度不像美英德那样把存储和程序截然分开,而是由国家设立专门的石油储备机构,同时管辖以上三种存储模式,实行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统一实施,以期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体制特点。中国目前的战略石油储备管理体制是实行三级管理模式:一是由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作为监管者,承担国家油气储备管理工作,监督管理商业油气储备。二是由国家能源局直属事业单位国家石油储备中心行使出资人权利,承担战略石油储备收储、轮换和动用任务。三是作为被监管者的储备基地公司,它们由国家出资,委托石油央企进行建设与管理。
回望历史,2003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加挂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牌子。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始于2004年。2007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宣布,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旨在加强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管理体系。决定使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工作,相继建成十一座大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分别位于舟山、镇海、大连、黄岛、天津、鄯善、独山子、惠州、兰州、锦州和金坛。截止到2020年,中国已经建成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实现了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中所要求的石油储备达100天左右的净进口量。
中国一期战略石油储备建成投产之时,正值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原油价格从近150美元/桶断崖式下跌至不足50美元/桶。中国政府抓住时机收储了大批廉价原油,及时将四个先期建成的储备基地注满原油,为日后国际原油价格飙升时用来平抑国内油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爆发,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受挫,而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经济迅速恢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趁机储备了大量原油。到底有多少呢?看看当时中国沿海某一港口繁忙的油轮运输景象吧:2020年7月,骄阳似火,油轮船老大们心急如焚,运送原油到中国的大批油轮在港口外海出现大规模拥堵,部分油轮原地抛锚等待卸船长达一个月之久……正是因为充分利用战略石油储备优势,在后来那个世界原油价格突破七年新高的关键节点,中国能够直接调动石油储备及时投放市场,尽可能压低对成品油价格的影响。
2020年7月中国进口原油油轮在港口外出现大规模拥堵。 来源:视觉中国
2021年9月9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首次以轮换方式分期分批投放国家储备原油,用于缓解炼化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这是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建立15年来第一次向市场投放。记录显示,此次释放战略石油储备达2000万桶(相当于300万吨)。投放储备油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全世界的石油价格都在疯狂上升。尽管如此,10月9日,中国国内成品油价格也还是再次上调,汽油每吨提高345元人民币,加满一箱油需多花13.5元。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持家好手老司机们当晚还是赶到加油站排起了长龙。
2022年3月油价上调,中国私家车连夜在加油站排起长龙。 来源:人民视觉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跟踪资料,世界各国的石油储备量均超过90天时间。各国的石油储备模式因地制宜,与各自的一次能源结构、石油资源分布、以及石油进口依存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的来说,一次能源结构里面石油的比例越高,石油进口的比例也就越高,石油储备的规模也就随之越大。第一,石油储备规模直接与对外依存度挂钩。例如,美国的石油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石油对外依存度为60%,其石油储备的规模与石油进口量相匹配。日、德、法的进口依存度在98%以上,石油储备与消费量挂钩。第二,石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越高,石油储备的天数也就越多。譬如日本,其石油消费量占一次能源的50%以上,且日本国内几乎没有石油资源,石油供应中断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损失就会越大。所以,日本的石油储备天数最多,政府储备的比例也越大。第三,石油储备集中度与石油储备条件以及大用户的集中度有关。比如美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石油储备条件,即具备相对集中的石油及炼油化工产业带,在靠近产业带的墨西哥湾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地下盐穴层。因此,联邦政府集中建设了4个大型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再比如日本,其国土属于狭长型岛屿,石油完全依赖进口,所以储油设施及炼油厂则分布在沿海地区,区域模式也相对分散。
本轮俄乌冲突已经造成全球范围内石油供应紧张及价格的飙升,布伦特原油曾一度升至130美元/桶。为遏制原油供应紧张并平抑价格,美国总统于3月宣布将在2022年度释放9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同时,美国政府敦促其国内企业增加石油产量。3月28日,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库存减少374.2万桶至5.646亿桶。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4月4日这一周美国战略石油储备跌至2002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盟友也紧随其后,在4月初份宣布将在2022年释放6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国际能源署近期计划将释放1.2亿桶新一轮石油储备量。由于各国相继宣布释放战略储备,纽约WTI原油期货价格于4月6日跌破100美元/桶。战略石油储备释放的意义充分体现。
总体来说,石油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旨在维护国家的利益,属于政府行为范畴,体现国家的意志。因此,战略石油储备由中央政府直接调控。这种由国家直接掌握并控制的储备管理体制,在石油供应突然中断的情况下,有利于立即协调和采取行动,避免因企业或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可能出现的制肘和不必要的时间拖延,迅速达到稳定市场以确保经济和生活不受影响。
战略石油储备服务于国家能能源安全,以保障原油的不间断供给为目的,同时具有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功能。战略石油储备是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众多发达国家都把石油储备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加以部署实施。战略储备的主要经济作用是通过向市场释放储备油来减轻市场心理压力,从而降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可能,达到减轻石油供应对整体经济冲击的程度。对石油进口国而言,战略储备是应对石油供应短缺而设置的第一道防线。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