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1-17 08:42:24点击:
当前,佛山积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
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佛山积极搭建高价值专利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第二届佛山高价值专利成果转移转化大赛(以下简称“高转赛”)汇聚了一批具有前沿性、独创性和高价值的专利成果,为专利成果转化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持。
搭建平台促进资源对接
走进季华实验室,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林展翼在带领团队成员调试研究人工血管的培养设备。“我国目前约有50万透析患者其中终末期患者均需使用人工血管。”林展翼说,项目旨在为患者群体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助力医疗健康发展。
林展翼团队在调试研究人工血管。
林展翼团队经过16年的潜心研究,已完成了产品和设备的“样品机”的打造。该团队生产的小口径人造血管主要应用于创伤、肾功能透析、心脏冠脉搭桥等领域。同时,还完成了组织工程血管培养装置的研制,推动全国首例将培养的组织工程血管移植到比格犬体内的动物实验,预计在未来5年内,团队将取得国家医疗设备的注册证,并完成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化。
“从初赛到总决赛,我们可以向专家推介产品,并与资本市场、投资领域的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这种比赛形式促进了双方的更好选择,目前已有多个投资方与团队进行商讨。”林展翼认为,除了要做好学术研究,推动项目产业化落地也非常关键,而参加高转赛则为团队提供了宝贵的推介机会。
高转赛期间,林展翼团队依托季华实验室研发平台在佛山成立了新公司,预计通过专利技术转让、授权和产业化等方式,实现超百亿元的经济效益。项目的有效落地不仅有助于提升本地医疗服务水平,还将为佛山医疗器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推动专利成果走向市场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佛山充分发挥“政、产、金、服”多主体协同作用,做好资本、产业园、人才、政策等相关资源匹配,有效加速专利成果从赛场走向市场,推动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我们开发的技术能让药物只进入胎盘,不影响胎儿,保证了胎儿的安全性和胎盘发育,让胎盘病变得到有效治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郭宇介绍,针对准妈妈疾病领域药物开发停滞的难点,其主导研究的“保护胎儿子宫内发育的糖代谢调控药物”项目,引入靶向药物特异性释放技术,实现了靶向治疗和直接逆转胎盘病变的效果。在高转赛的推动下,项目与南海区合作,计划进行产业化,并获得专利保护。
在半导体领域,“半导体装备用大功率射频电源产业化”项目突破了卡脖子技术,能够提供稳定且可控的射频能量,实现材料表面处理或薄膜沉积,确保芯片生产的高效与质量稳定性,为射频电源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参加高转赛后,我们的项目获得了A轮融资,并计划在未来3年~5年将产品广泛推向市场。”季华实验室研究员肖永能说,项目的落地不仅提升了佛山在半导体设备及集成电路产业上的竞争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肖永能团队在做实验。
此外,多个初创项目透过高转赛的平台融资并进行产业化落地。如“智慧园区无人送货的天柜物流系统”项目拟融资超千万元,并将落地于佛山高端精密制造产业园;“高性能射线跟踪驱动的无线网络规划一体化方法”项目成立新公司,落户香港科技大学(佛山)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这些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为佛山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更为其他初创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模式。
文、图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林俊鹏、庞伟杰
编辑丨梁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