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闻网

佛山论坛-公益网站
分享互联网新鲜资讯
佛山论坛资讯网-佛山地方门户网_新闻时事,奇事,新鲜事

独树岗新征程:一个七百年古村的文旅猜想

更新时间:2024-11-02 08:29:24点击:

古航道的兴衰,镬耳屋的林立,杨万里的诗意与足迹,耕读传家与孝善之风的薪火相传,重阳千叟宴的炊烟袅袅,端阳竞渡的击水扬波,点点滴滴均浑然天成,陶冶了乡民的性情,记录着承载着700多年来在水一方的朝朝暮暮。

七个世纪铢积锱累,田园牧歌的风景沿芦苞涌恣意生长。时间来到2024年,成为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满一周年,三水区芦苞镇独树岗村早已认准了方向,并借此奔向时代的舞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旅赛道大有可为。

今年以来,张颂文在这里拍小米宣传片,周笔畅的新歌MV来这里取景,还有八方游客纷纷走进这个天然影棚。

他们,看古老又成规模的镬耳屋,看龙舟竞渡激起的水波,看重阳千叟宴的人间烟火。岭南文脉在这里绵延赓续,漾出生命活力的回响,凝聚沁润人心的共鸣。

这些,恰恰是吾之所有、吾之所能。怀揣这些价值的独树岗,将迸发出怎样的气象?

长岐古建筑群。

文旅新征途

对于独树岗人来说,千叟宴是一年一度的民俗活动。对于参加2024年独树岗千叟宴的人来说,他们见证了一场新征途的开始。”

10月11日,独树岗重阳千叟宴,赴宴者2331人,其中有部分来自数公里开外的长岐片区,这是他们首次来独树岗洪圣广场参加千叟宴。

2004年,经历区域规划调整,长岐村并入独树岗村委会。2023年12月,独树岗村入选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建名单。

进入2024年,长岐片区和独树岗片区在端午赛龙、重阳敬老宴等活动,以及在文旅线路互联上频频互动,点燃乡村文旅的一片烟火。

重阳千叟宴就是点燃那一片烟火的爆点。当天,350围酒席在洪圣广场摆开。暮色之中,长辈们享天伦之乐,晚辈们共商大计。

从家底看,独树岗片区前临芦苞涌,遥望九十九岗,开村于元朝末年,有700多年历史。长岐片区前临九曲河,背靠文笔山,开村于明代中期,距今有600多年。独树岗片区有镬耳屋、古祠堂200多座,长岐片区也有连片规模的镬耳屋,且拥有国内第三个氡温泉,还有近百栋明清时期的古建筑。

2015年以来,两个片区都通过古村活化行动而打响名堂。其中,长岐片区通过谢霆锋《十二道锋味》走向全国,咖啡店、摄影工作室等文旅业态也应运而生。独树岗片区则计划盘活农贸市场、洪圣古庙,发挥好乡贤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两个片区有信心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讲好自己故事,在构造文旅产业闭环上大干一场,让故乡聚人气更聚才气,有烟火气更有文化味。

今年4月,三水提出打造全域影视基地,启动仪式在长岐片区举行。这给了村民们启发。千叟宴,就是他们重点讲好的第一个故事。当晚的社交媒体圈,许多人被这样一幕打动:

101岁的蔡赞显和98岁的卢润玲在晚辈的盛情邀请下,分享长寿秘诀。面对长枪短炮,精神矍铄的蔡赞显中气十足:“做人要修身养性,不跟别人斗气,一个人心情好自然长寿。”

妻子卢润玲听力不好,一旁的儿媳妇细心地送上助攻:“平时都是家公给她煲水洗澡、洗衣服,家里的清洁卫生工作都是他承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种维系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和谐共生的情感和规范,把大家的心紧紧拢在一起,也把独树岗村的历史文化沉淀推向聚光灯下。

有历史的沉淀,有人文的风景,有纷至沓来的影视剧组,有想到一处去的一颗颗心,在推杯换盏间,在天伦之乐中,新的发展序章悄然翻篇。

山不转水转

山不转水转,这是刻在独树岗人血脉里的基因。”

2023年12月,独树岗村入选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建名单;1个月后,独树岗村届中调整。两件事看似毫无关联,却在日后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现年51岁、曾在外从商的蔡炎良成为独树岗村党委新一任书记,同时还有数名年轻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在区、镇的支持下,新一届村党委把企业家思维运用到乡村建设上。

最明显的一个转折,就是成立隶属于村集体的匡顺发展有限公司后,独树岗村把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旧厂房活化、文旅线路研发都提上了挂图作战表。

村民也对接踵而至的变化津津乐道。中断9年的村际龙舟赛在百万资金的推动下强势归来。其中,48万元来自村集体经济收入,其余部分来自各龙舟协会以及热心乡贤、企业。当天,村里筵开1328围,所有游客都可以品尝“龙舟饭”,十分威水。

独树岗村端午龙舟赛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到场观赛。 /通讯员供图

更有村民出钱又出力,现年47岁的蔡亦华便是其中之一。以筹办千叟宴为例,蔡亦华发挥人脉广、人缘好的优势,最终拉动一大帮同村宗亲出钱出力,还有合作企业慷慨捐赠了价值数万元的酒水。

村民们同心同德,很快又把目光瞄准另一件事:壮大村集体经济。

这是大家心底的一个遗憾。独树岗村有一万多亩鱼塘,5000多亩耕地,且位于三水万亩“渔世界”核心区域。曾经,离走上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只剩下一步之遥。

2022年,佛山推行农村集体资产服务管理改革。当时独树岗村征得九成户主同意,把4500亩连片鱼塘集约起来。但由于种种原因,缺乏项目抓手的独树岗村又不得不走回各自为战的老路。

幸运的是,这些塘主都有丰富的加州鲈、桂花鱼等高值鱼的养殖经验,也都深知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养殖的意义。他们有一个君子约定:以后有合适的项目,大家都愿意把土地集约起来。

愈挫愈勇的独树岗村很快推出一个新的集体经济发展方案——打造淡水鱼批发市场。该项目拟建在肇花高速和塘西大道之间,规模200亩~400亩左右。

“整个三水有15万亩鱼塘,还有邻居南海的市场体量。目前缺少的正是一个给养殖户、收购商提供交易便利的实体平台。”蔡炎良满怀期待地说。

纵观独树岗村的发展史,这样的事不胜枚举。改革开放初期,独树岗村依托海外宗亲,在发展经济上敢想敢干,不仅大力发展种植业和饲养业,还自办红砖厂等,村集体和村民都积攒起殷实的家底。1982年更是筹措70余万兴建独树岗大桥,当时被誉为“开省内筹资建桥之先河”。时至今日,独树岗村年集体收入有2000多万元。

山不转水转,这是刻在独树岗人血脉里的基因。千百年来,村前的芦苞涌造就了古村的繁华。独树岗人既崇文尚武,也重视经商,能发展成为有5000多常住人口的大村,与这种精神不无关系。

客从哪里来

乡村振兴,最需要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走进独树岗村,我们找到了:人心和人气。”

在最近发布的佛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大案例中,独树岗村赫然在列。

自挑起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建任务以来,独树岗村大力实施和美乡村建设,包括规划“好大一棵树,客从北江来”的乡村精品示范路线,对沿线70多处农房外立面改造提升,让村民享受乡村振兴的成果,让游客领略乡土风情和古建筑魅力。其中仅“四小园”、美丽庭院就分别建成80个和208户。

在独树岗村一座名为本弘祖书室的古建筑里,75岁的监工蔡棣雄乐此不疲地向记者讲述这座古建筑的历史。

这里曾是蔡氏先民读书的地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创建启动不到一年,蔡氏族人筹得40多万元资金,对古建筑进行重修,计划今年内将其打造为免费开放的村民活动室。

涅槃重生的本弘祖书室,正是独树岗村重焕生机的缩影。

近几年来,独树岗村争取到各级资金,对村内古祠堂、古建筑实施活化提升,并从杨万里沿北江进入芦苞涌的故事找到灵感,以“客从北江来”为题,讲述岭南大开发背景下的村史、民俗故事。

1180年至1182年之间,杨万里曾多次乘船往返于三水与广州之间。他写下的《明发青塘芦包》,为后人记录了北江两岸山清水秀、花红叶绿的美景。此外还有《过胥口镇》《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等诗作。彼时的胥江口“急流欲上人声闹”,芦苞涌航运造就了芦苞“小广州”的繁荣,也使得独树岗、长岐片区成为芦苞涌航运带上的明珠。

现年75岁的蔡永锐是洪圣古庙的庙祝公。2009年以来,他早已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乡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人。每当有游客造访,他就乐此不疲地讲述与洪圣古庙有关的故事,与蔡氏先贤有关的故事,还带领游客去芦苞涌边寻访杨万里的足迹。他还把珍藏多年的木制吹谷机送到庙里供游人参观,而他诵读的《重修洪圣古庙碑记》抑扬顿挫,分外好听。

古村,需要这样的人,需要这样的声音。

同饮一江水的长岐片区也不例外。今年4月,90后的独树岗村民蔡小君和丈夫将在云南大理经营多年的摄影工作室搬到长岐村,在拓展业务的同时,也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孜孜不倦地宣传家乡的古村落和烟火气。5月,马鸿涛、赖少美夫妇打造的“巷往小院”咖啡店正式开业。不到半年时间,来自广州的马鸿涛已经习惯给游客讲长岐村沉香古井的故事,赖少美则专门打造了一面留言墙,让南来北往的游客留下他们的故事。

乡村振兴,最需要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走进独树岗村,我们找到了:人心和人气。

这样的古村,恰恰就是我们追寻的远方,栖心的故园。

统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燕玲、杨立韵

撰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杨立韵 通讯员余文军、罗骥

摄影/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署名除外)

编辑/林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