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25 16:32:14点击:
“妈,妈,我考上北京大学了!我考上了咱们这个县的第一名!”
1980年7月,广东湛江官湖村的年轻小伙陈生,拿着录取通知书冲回家中,告诉了母亲这个好消息。
他是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子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他的未来将有着无限的可能。
陈生有信心,他会凭借自己的本事,改变一家人的命运,甚至改写官湖村的命运。
然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母亲脸上惊喜的神情转瞬即逝,随即被浓重的忧愁所取代。
北京大学当然是数一数二的好学校,可是那里离他们的小村庄实在太远,两千多公里的距离难以想象,光是路费她都难以凑齐。
陈母算了算手头的积蓄,脸上的忧愁逐渐转为了绝望。
但是,如果因为家庭条件拖累了儿子上大学的脚步,她可能会因此而悔恨终生,一时之间,陈母有些不知所措。
陈生最终能否走出村庄,走进大学校园?他之后的人生又会是什么样子?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湛江市市委拥有一份稳定工作的陈生,萌生了辞职的想法。
身处东南沿海地带,他直观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随着沿海城市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资本被吸纳到城市之中,因此那段时间经济发展越发活跃。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陈生身边的朋友陆陆续续把握住机会,通过经商的方式,身价个个都成倍地增长,眼看着兄弟们个个都过上了好日子,陈生也终于坐不住了。
他不由得产生了一个冒险的想法,辞职下海。
不过,他的这个想法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
陈生现在的工作堪称铁饭碗,能够给他的基本生活提供最稳定的保障。
不过,这也就意味着陈生每个月,只能拿到一份并不可观的死工资,而如果有魄力进入商海,他便拥有了扭转现在的生活水平的机会。
所以尽管家人不同意,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向单位提出了离职。
既然要经商,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市场调研,从而确定自己经商的领域。
陈生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在调研上,了解到了当前城市居民,对于反季蔬菜的需求一直非常旺盛。
于是1990年,他便把售卖反季节蔬菜定位了自己最开始的工作计划。
通过赚取差价,陈生赚到了经商路上的第一桶金。
而后,他又利用这笔钱,将自己的生意规模不断扩大,甚至还租下了面积非常广阔的土地,搞起了自己的种植业。
陈生在这个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百万利润唾手可得,他也成功实现了经济阶层的跨越。
不过,他天生就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在这个领域做出的成就之后,他又想转战下一个领域。
三年后,陈生抓住了国家房产政策改革的机会,开始做起了房地产生意。
做这一行的人需要十分广阔的人脉,而陈生也利用自己先前做反季节蔬菜生意时,积攒下来的人际资源,达到了为新事业拓宽市场的目的。
有个陈生曾经的老客户,原本跟他合作的是反季节蔬菜批量订购的生意。
而现在看到陈生转战房地产,客户也非常支持,当即介绍朋友,帮助陈生完成了好几笔数量非常可观的订单。
此时的陈生已经在商海中初现锋芒。
不过,他的事业高光还没有到来,接下来的“天地壹号”,才真正让他攀上了企业家的顶峰。
1997年,陈生创立了自己的饮料品牌,天地壹号,说起来,创立这个品牌最初的想法还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体验。
他从旁人的饮料混合中得到了灵感,于是便开始思索一个问题:
我为什么不能自己打造一种口味独特的饮料?如果有混合风味的饮料出现,那么它一定可以在当前的饮料市场中独占鳌头。
带着这样的想法,陈生开始了新领域的探索,并且也收获了巨大的成功。
这个品牌最开始是在广东内部流行,渐渐地,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天地壹号也陆陆续续地出现在了其他城市的百货商场货架上。
这个饮料品牌和它的口感,甚至一度成为了90年代末的时代记忆,陈生的事业版图也随之扩展,并发展出了其他的衍生产业链。
到2003年,他的事业总产值就已经达到了数十亿,这份身价让他成为了广东企业家中首屈一指的人物,也给他带来了数不尽的鲜花与掌声。
不过,陈生并没有在繁华世界中迷失自我,他始终还记得自己的初心,这份初心来自于他的家乡,来自于曾经给予过他最大帮助的父老乡亲。
陈生说过:
“如果没有各位老乡,我就没有办法走进大学校园,如果没有办法读大学,我也不可能成就今天的事业。”
父老乡亲们对陈生的帮助,始终被镌刻在陈生的家乡记忆当中,想到乡亲们,陈生也不由得陷入了自己的回忆里。
1962年,陈生出生在广东湛江的官湖村,当时的广东还特别贫穷落后,官湖村更是贫穷地带当中的贫穷村,可想而知,在这里生活的村民们日子有多难过。
陈生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他对父亲的记忆也相当模糊。
从小到大,是母亲一个人承担起了养家的重任,费尽心血地把他们兄弟几个养大。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时,陈生也已经很懂事了,他非常清楚自家的经济情况,也明白自己很有可能与学校无缘。
可他没想到,开学前一天晚上,母亲竟然为他缝制了一个新的背包。
母亲说:
“咱们家虽然穷,但是再穷不能穷了孩子,你的哥哥都能去读书,妈也不可能不让你去。”
“妈妈拼死拼活也得把你们供出来,因为只有读书才能有大出息,你要好好听话,好好学习。”
正是因为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陈生才分外珍惜。
1979年,陈生报名参加了高考,但由于基础薄弱,所以他这一年的成绩并不理想。
回家之后的陈生垂头丧气,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再碰过书本,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帮母亲劳作上,可他心中还是隐隐有着不甘。
一天晚上,他对着自己拷问:
“难道我这一辈子就只能这样吗?我真的没有能力和勇气再试一试了吗?”
第二天一早,陈生跑到母亲面前,对母亲说:
“可不可以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加倍努力,我想再参加一次高考,我不相信我的水平到这儿就为止了。”
陈母对儿子的决定自然是万分支持,她从不会仗着母亲的身份对孩子们的命运指手画脚,她给这个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后盾。
而在母亲的庇护下,陈生全心全意地努力了一年,1980年6月,他再次走进了高考考场。
这一次,准备充分的陈生没有让大家失望,他的分数是所在县的第一名,并且他在七月份成功拿到了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他满怀激动地跟母亲分享了这个令人喜悦的消息,可母亲在短暂的惊喜之后,却变得愁容满面。
这个家实在太穷了,穷到没有办法拿出陈生上大学的路费。
母亲觉得愧对儿子,自责地说道:
“都是妈没用,你好不容易考上了这么好的大学,妈现在竟然要为路费为难。”
懂事的陈生并不愿意成为这个家庭最大的负担,所以他甚至考虑放弃通知书,不读大学也没关系,他一定还有别的出路。
听闻陈生被录取的消息时,热心的父老乡亲们都上门祝贺,而看到陈母忧愁的面容,听到她解释的话语,大伙儿也产生了一股感同身受之情。
村里的书记在最关键的时候站了出来,他说:
“咱们村第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可不能就这么荒废了,咱们给陈家凑凑钱,一分一毛都行,我就不相信,我们不能送这个小伙子走出去。”
村民们受到感召,纷纷拿出了自家为数不多的积蓄,有人捐一分,有人捐一毛,还有人捐出了五毛的“巨款”,要知道,在这个村子里,有人可能一个月也挣不了一块钱。
在大家的合力帮助下,陈生拿到了21块钱,这些钱凝聚着乡亲们的心血,也承载着大家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他拿着钱走出了村口,心里暗暗发誓,总有一天,他一定会回报父老乡亲。
进入大学校园,陈生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的机会,在别的同学们把时间花在社交和课外生活上时,他却在图书馆通宵达旦。
1984年大学毕业后,陈生凭借优异的成绩,先后考取了广州市委和湛江市市委办公室的职务,后来,他便下海经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正是因为乡亲们给他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他才会一直把这份恩情铭记于心,并且在自己出人头地后时刻记挂着家乡。
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经济积累和资源收集之后,陈生便把他的目光投回了官湖村。
虽然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已经实现了飞速提升,但是官湖村的贫困帽子,还没有彻底摘下,而陈生要做的,便是帮助自己的村庄摆脱贫困。
在回家进行了几次调研之后,陈生意识到,整个官湖村的儿童入学率和教育水平都是相对落后的,如果要实现持续性发展,那么他首先应该解决的便是村里的教育问题。
所以,陈生选择以出资的方式,协助村中优化和新建幼儿园、小学等基本的教育场所。
不仅如此,他还在村里修建了阅读屋、自习室,帮助孩子们实现课外的学习发展。
在帮助乡亲们提升经济收入水平这个方面,陈生受到了一句话的指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并未直接向村子里捐钱,而是选择用手中的钱,去扶持村庄的本地特色产业发展。
比如说,这里的果树种植就是一个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的产业领域。
在此之前,村民们空有土地,却并没有掌握大规模种植果树和建设生态产业园的技术,所以并未实现种植业集群发展。
而现在有了陈生引入的资金和资源,这个产业便得到了关键的发展机会,村民们有了自主发展的空间,有了可以赚钱的技术,生活自然也会越过越好。
更重要的是,陈生还在第一时间考虑到了乡亲们的住房问题,为了将整座官湖村建设为生态产业村落,他在村庄里修建了两百多栋别墅。
陈生告诉过村里的领导:
“是乡亲们一分钱一毛钱地凑,才给我凑出了大学的路费,现在,该到了我回报大家的时候了,我会给每个人送一套别墅,感谢他们当初对我的恩情。”
村民们最开始听到陈生的这个想法时,大家其实都不太敢相信,当年送他出门读书,人们其实并没有想过要什么回报。
大家的心思特别淳朴,只是想要把这位唯一的大学生,送上他该走的道路上而已。
当陈生的别墅群开始动工时,乡亲们才终于意识到他并不是在开玩笑,一时之间,大家的心情都十分复杂,同时也对陈生充满了感激。
38年后,2018年5月的一天,经过一次公平公正的抽签仪式,官湖村的父老乡亲,都领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栋别墅。
大家伙儿住进了新房子,官湖村也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好。
陈生是被乡亲们凝聚起来的爱心送出村庄的,他也因此有了实现人生飞跃的机会。
当他出人头地后,他也始终牵挂着家乡的村庄,牵挂着村子里的老老少少。
他扶持的产业、他修建的学校、他送出的别墅、其实都是对当年那份爱心的反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