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闻网

佛山论坛-公益网站
分享互联网新鲜资讯
佛山论坛资讯网-佛山地方门户网_新闻时事,奇事,新鲜事

佛山拥有3座百年水文站

更新时间:2022-03-24 08:37:19点击:

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月23日为世界气象日,今年主题是“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记者昨日从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获悉,截至2021年,我市共建成水文(位)站18个、降水量站25个、泥沙站2个、蒸发站1个、在线流量站8个、地下水站5个,观测项目涵盖了(潮)水位、(潮)流量、泥沙、比降、水质、降水、蒸发、墒情等,充分发挥了防灾减灾的“耳目”和“尖兵”作用。

我市有哪些独具特色的水文站点,它们分别开展了哪些工作,各自发挥了哪些作用?值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同走进佛山水文站点,了解它们鲜为人知的一面。

马口水文站的建站历史接近107年。/受访单位供图  

佛山最早水文资料逾120年历史

我市拥有3座百年水文站,分别为三水水文站、马口水文站、甘竹水文站。历经百年风雨洗礼,这三座水文老站始终承载着我市水安全保障使命,全力护航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水水文站成立于1899年,是省内最早设立的水文站点,属于国家重点水文站、国家一类精度站,为北江进入珠江三角洲的重要控制站。主要测验项目包括(潮)水位、(潮)流量、泥沙(悬移质含沙量、颗粒分析)、比降、水质、降水等。

三水为西江、北江和绥江汇合地,江阔水深,是两广往来的船只必经的水上要道。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在此设立海关,征收赋税,随后又在海关大楼里设立木质水尺观测水位,收集水文资料。由此,三水拥有了水文资料记录,至今已逾120年。

地处三水区的马口水文站成立于1915年6月,属于国家重点水文站,位于珠江三角洲顶端,是西江进入珠江三角洲河口区的首个控制站。监测水文要素包括(潮)水位、(潮)流量、泥沙(悬移质含沙量、颗粒分析)、比降、水质、降水、蒸发、墒情等。

马口水文站管辖地域及功能重要,珠江流域约八成水量流经马口断面,在我省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满足广州市三分之一人口供水的西江取水口、佛山市第二水源地西江取水口均位于该区域;下游约48公里处正在建设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106年来,马口水文站胜利抢测“94·6”“98·6”“05·6”等特大洪水,为我省防风防汛抗旱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地处顺德区的甘竹水文站设立于1915年6月,属于基本潮位站。监测水文要素包括潮水位、流量、水质、降水等。

甘竹溪西联西江干流水道,北联北江干流下游顺德水道,是西江、北江干流水系经过思贤滘首次连通后的第二个连通之地。甘竹水文站位于西江干流水道与甘竹溪的分流处上游,主要用于探求珠江三角洲河口区西江干流、甘竹溪分流前的潮洪变化规律,为水利规划、河道整治收集水文资料。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甘竹水文站共记录超警戒水位39次,为佛山、中山、江门、珠海等下游地区防汛抗洪工作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水文资料,特别是在1971年~1974年顺德区甘竹滩电站建设期间,提供了潮位资料和洪水预报资料,为该水电站顺利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佛山水文站不断提升现代化监测能力

佛山市各水文站点通过不断提升全天候、空天地一体化和智能感知的现代化监测能力,形成点线面融合的全方位、高灵敏、高智能的水文监测体系,实时连续的在线监测数据为佛山市及周边地市的防洪减灾、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水工程建设管理等提供快速、精确、科学的水文服务。

沿着广东万里碧道佛山水道祖庙段漫步,会看到汾江河畔的汾江水文站。汾江水文站建于2015年1月,该站是禅城区、南海区水文测报一体化水情服务重要参考站、城市水文重要监测站点,也是“佛山母亲河”汾江河生态流量监测的重要站点。由于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该站为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和广州市荔湾区、海珠区等区域的水旱灾害防御和三防决策指挥提供水文服务。

五斗水文站建于1965年,为北江干流水系平洲水道中下游重要水文站,是佛山市防汛抗旱、水利航运和水生态建设水文信息重点参考站,建站50多年来抵御了数百场特大洪水、台风。主要测验水位、降水。

三多水文站建于1952年,属于国家基本水位站,是北江干流水系顺德水道内首个水文站,也是佛山市防汛抗旱、水利航运和水生态建设水文信息重点参考站。

岭南河道密布、河势复杂,恰如唐代文学家李德裕在《谪岭南道中作》所描写的“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三多水文站上游北接顺德水道、西接南沙涌,下游东接吉利涌,东南接顺德水道,仿若置身于“钳形”河道中的“钳腮”,70年来见证潮起潮落,坚强抵御了多场洪水和台风,也记录了广东水文时代变迁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