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闻网

佛山论坛-公益网站
分享互联网新鲜资讯
佛山论坛资讯网-佛山地方门户网_新闻时事,奇事,新鲜事

佛山市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更新时间:2022-06-13 08:18:20点击:

6月11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主题是“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当天,2022年佛山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启动,“创见·非遗”非遗创新作品展、梁园潮岭文化节非遗户外集市、非遗课堂等一系列活动拉开人们与非遗的亲密接触。


 


2022年佛山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启动。/市文体局供图

此次活动由佛山市文广旅体局、禅城区文广旅体局主办。启动仪式上,佛山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应如军表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坚持“有爱”“有用”“有趣”,内心要保持对非遗保护工作的热爱,对非遗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非遗面向年轻人,以有趣生动的形式讲好佛山故事,助力佛山争当成为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


  


佛山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应如军表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坚持“有爱”“有用”“有趣”。/市文体局供图

“创见·非遗”佛山非遗创新作品展同时在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开展,展览展至6月28日。展览征集到佛山非遗传承人创新作品90余件。发光的动态小龙舟、直径120厘米的超大竹编雨帽,以佛山剪纸、石湾陶塑形式创作的抗疫美术作品,让不少市民看到与传统大不相同的非遗作品。 



佛山秋色非遗传承人梁凤英作品《落花游鱼图》。/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广绣非遗传承人曾剑仑《墨虾》。/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广式家具技艺非遗传承人梁沛根《精雕云龙官皮箱》。/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佛山彩灯非遗项目国家级传承人杨玉榕与广东醒狮非遗项目升传承人何狄强联合制成《醒狮·彩灯》DIY灯笼,以及由佛山彩灯非遗项目市级传承人黄宏宇制作的《乘风破浪》文创灯笼 。


  


佛山彩灯非遗项目国家级传承人杨玉榕向观众介绍佛山彩灯新作品。/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这些彩灯不是传统灯色骨架,而是采用PVC材料制成,按图示就能简单拼接而成,很适合一家人一起玩,增强小朋友动手能力。”黄宏宇介绍说,从之前融合醒狮元素创作的“醒狮彩灯”,到最近端午节前推出的DIY龙舟灯,都很受欢迎。“第一批醒狮彩灯已经售出6000多份,最近的DIY龙舟灯没几天也差不多售了上万份。

佛山市博物馆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雪莲认为,非遗要保持鲜活生命力,非遗传承人除了守住老手艺外,还要进行跨界融合、不断创新,才能发掘出非遗新的生命力。”张雪莲说,这次佛山非遗创新作品展,就是通过非遗“1+1”的创意方式,实现不同非遗的跨界融合,连接现代生活,让更多的市民能关注非遗,更好地推动佛山非遗的传承发展。

除了非遗展览,在佛山梁园、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和适安里古民居群非遗体验区还举行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包括非遗课堂和非遗户外集市。


  




嘉宾们和市民参观非遗户外集市,体验非遗产品给现代生活带来的艺术享受。/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在梁园潮岭文化节非遗户外集市内,市民踊跃体验非遗项目。/佛山日报记者黄皓贤摄

11日下午,由禅城区博物馆、禅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打造的非遗课堂启动。第一期由石湾陶塑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曹锋明向广大学员讲述石湾陶塑历史、传授石湾陶塑技艺。之后非遗课堂将以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为主要阵地,打造成面向公众的常态化课堂。



11日下午,非遗课堂启动。石湾陶塑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曹锋明通过他的抗疫陶塑作品《齐心抗疫》讲述石湾陶文化。/曹锋明供图



曹锋明介绍陶塑作品《最美的青春年华》的创作感想。/曹锋明供图

11—12日两天,在适安里古民居群非遗体验区举行融合非遗、旅游、手信、文创、潮品等元素的非遗户外集市活动。本次集市引进20个非遗摊位,包括佛山剪纸、佛山彩灯、石湾陶塑等非遗项目,让市民现场零距离感受非遗传统工艺产品的魅力,体验非遗产品给现代生活带来“活色生香”的艺术享受。



在梁园潮岭文化节非遗户外集市内,市民踊跃体验非遗项目。/佛山日报记者黄皓贤摄

活动亮点

【亮点之一】《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手绘佛山非遗作品集》首发 

活动当天,由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写的《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2022版)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吴子洲老师所绘的《手绘佛山非遗作品集》首次和市民见面。 

《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系统收录了2022年6月前佛山市所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共131个项目、226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相关情况介绍和图片。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综合了材料信息,进行精心编辑、甄选,文字介绍尽可能做到朴实精炼,配以体现风貌和形态特征的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勾勒出一幅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画卷。

《手绘佛山非遗作品集》以传统中国画中的白描方式勾勒出15个佛山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其绘画作者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吴子洲先生,他的绘画注重写实细节,追求信达。这种运用绘画语言进行细腻表述的方式为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视野,是用另一种艺术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达与再现。


市民王先生向记者展示《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摄


【亮点之二】禅城区新增13个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9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2021年,禅城区新增了13个区级项目和19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项目种类涉及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杂技及民俗。

在新增的非遗项目中,有七项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分别是佛山白眉拳、龙形拳、七星螳螂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和洪拳,体现了佛山积极投身“世界功夫之城”建设的成果。

同时,在本次新增的非遗项目中,也有让人食指大动、回味无穷的传统粤式点心,分别是公兴隆礼饼制作技艺、广式月饼制作技艺、南庄大包制作技艺,助力佛山建设“粤菜粤厨名城”。

【亮点之三】佛山文博十件大事与非遗十件大事颁奖

现场还为2021年度佛山文博十件大事与非遗十件大事颁奖。《佛山市博物馆之城规划》发布、“南海有礼”系列文创产品荣获中国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开发案例、佛山咏春拳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等事件分别登上文博、非遗“大事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