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闻网

佛山论坛-公益网站
分享互联网新鲜资讯
佛山论坛资讯网-佛山地方门户网_新闻时事,奇事,新鲜事

人均预期寿命≥82.4岁 对佛山市民意味着什么?

更新时间:2022-06-11 09:23:11点击: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健康长寿有着美好愿景。迈入21世纪后,社会经济、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让人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大关成为可能。

我国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战略地位,将卫生健康事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人均预期寿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

数据显示,2020年,佛山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35岁。今年4月,《佛山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印发,其中提出,到2025年,佛山人均预期寿命≥82.4岁。

如何理解人均预期寿命这一概念?佛山人均预期寿命指标,处于怎样的水平?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82.4岁,对佛山市民、对佛山这座城市意味着什么?佛山如何达成这一目标,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守护千家万户的幸福基石?

南海区千灯湖公园内,两名老人正在散步。/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作为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人均预期寿命这一概念常常出现,理解起来却稍显复杂:人均预期寿命,指的是假若保持某地某时期分年龄死亡率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

需留意的是,人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假定指标,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平均能达到的寿命”或者“现有人平均的寿命”。

以佛山提出的“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82.4岁”目标为例,可以理解为在2025年出生的佛山儿童,人均预期寿命≥82.4岁,即平均每人未来能生存≥82.4年。

想必有人会好奇:“我不在2025年出生,这一数据是否与我没有关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实际上,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居民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社会生活质量的高低。

在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教授温勇等学者看来,人均预期寿命反映了一个地区某时期人口的健康水平,即人均预期寿命越高,人口的健康水平就越高。人均预期寿命的高低变化又受到个人的工作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个人及家庭健康素养水平高低等微观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自然环境等宏观因素影响。

由此,温勇提出,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标,需要全社会重视,各部门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其水平。

南海区全民健身体育公园内,市民进行科学运动。/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佛山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世界高度发达国家水平

横向比较,佛山人均预期寿命指标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水平。

在广东省,“十三五”期间,广东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的77.1岁提高到2020年的78.4岁。《广东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东人均预期寿命将超过79岁。

今年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的77.93岁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到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

而佛山,早在“十二五”期末的2015年,全市人均预期寿命已突破80岁,达到80.47岁;在“十三五”期末的2020年,佛山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35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各国人均预期寿命》报告,日本排名第一,达83.7岁;瑞士、新加坡紧随其后,分别为83.4岁、83.1岁;加拿大、卢森堡居全球第12、13位,分别达到82.2岁、82.0岁。

可以看到,佛山人均预期寿命指标,明显高于全省、全国平均值,已达到世界高度发达国家(地区)水平。这一指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佛山卫生健康事业、幸福指数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

纵向来看,佛山人均预期寿命近年来明显呈现出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佛山全市人均预期寿命为75.82岁;2015年,佛山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80.47岁,五年时间增长了4.65岁;2020年,佛山全市人均预期寿命在突破80岁基础上,跃升至82.35岁,五年时间再增长1.88岁。

这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在经过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物质财富迅速积累后,近十多年来,佛山这座城市,佛山市民的生活,正朝着更宜居、更健康、更幸福方向发展。

皂幕山上,快乐前行的登山队伍。/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人均预期寿命再提升有赖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人均预期寿命从低位、中位到高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的话,当人均预期寿命达到高位后,保持高位水平并继续提升,则更有赖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卫生健康事业在高水平基础上的高质量发展。

仅从表面看,《佛山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佛山人均预期寿命≥82.4岁,这一数据仅比2020年的82.35岁提升了0.05岁。但实际上,在达到82.35岁高位基础上继续提升至≥82.4岁的水平,并不容易。

有多名学者撰写论文指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探究大多可从普惠卫生医疗、医疗技术质量、医疗保障水平等角度进行考量。

正如前文所述,人均预期寿命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等因素息息相关。仅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而言,在人均预期寿命提升的每一个数字背后,正是佛山这座万亿GDP城市在卫生健康事业方面的投入力度。

“十三五”期间,佛山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约422亿元用于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近3年,全市医疗卫生领域财政投入资金年均增长达18.49%,高于全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增长幅度。

到2020年,佛山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已达2281家,比2015年增加54.64%,在珠三角9个城市中,佛山市三级医院数量仅次于广州市和深圳市,排名第3位。全市75%的镇(街道)所辖区域内设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基本形成了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建成由9个医疗联合体构成的城市医疗联合体网格化布局,实现镇(街道)全覆盖。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建成7个国家级重点专科、68个省级重点专科。

与此同时,佛山不断提升居民医疗保障标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标准由2015年的人均693元提高至2020年的1283元,高于国家规定标准。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佛山率先在全省同步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成为广东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两个试点城市之一;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其中普通门诊按“总额预付”方式结算,门诊特定(慢性)病种按“项目付费”方式结算,为市民提供便利。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从中可以窥见,佛山坚持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量”和“质”,为“十四五”期间持续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稳固的根基。

2021年11月,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生动描绘了佛山未来5年发展蓝图,并提出了十项民心工程。其中,卫生健康事业在十项民心工程中占了三项:分别为“养育成本减负工程”“医防协同能力提升工程”“老人康养工程”。

《佛山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则提出了筑牢医防融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强市建设迈向新高度等13个重点任务,以及深入开展“健康佛山”行动项目、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建设项目、重点人群服务项目等十大项目。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佛山卫生健康事业将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为达到“人均预期寿命≥82.4岁”的目标提供保障。

市二医院新院计划今年11月封顶。/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从生命的长度到生命的质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结构变化与老龄化、生育政策调整,市民对健康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生命的长度,更追求生命的质量。

有学者指出,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的一个方向,不是治病而是防病,应加强医疗卫生健康教育,使国民自觉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

国务院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涵盖124项指标体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

以“治”为主转向以“防”为主,近年来,佛山也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十三五”期间,佛山启动健康佛山行动,实施健康知识普及等18个专项行动,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据统计,2020年,佛山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7.1%,较2016年提高16.7个百分点。

从人均预期寿命高居全球第一位的日本实施的“国民健康促进行动”中,或许可以寻得一些启发。自1978年起,日本就以10年为周期,进行“国民健康促进行动”,制定具体健康和医疗指标,并构建了全社会多方参与的组织实施体系,如国家设立健康营养研究所、健康促进机构,通过多样化宣传和教育活动,指导国民了解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平衡膳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健康等科学生活方式。

在《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则提及一个新名词——“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其提出到2025年,深圳市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为:70.75岁,即让人“无病无痛”地高质量活到70.75岁以上。对此,深圳市提出建立全生命周期居民健康管理制度,出台居民健康管理办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升级改造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制定健康体检项目基本目录,逐步将居民体质测试、心理测试等纳入居民健康体检内容。

此外,应当重点关注老年群体医养康养问题。近年来,佛山探索出了医养结合的“均安模式”。成为全省示范,下一步,应进一步扩大养老设施供给,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佛山老年群体医养康养水平。

我们由衷期盼,在生命的长河里,能够更有质量、更有尊严地活着、老去,让“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