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7 14:00:31点击:
6月5日,《佛山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正式发布,旨在确保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在我市落地见效,着力稳住我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6月6日,在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人介绍《政策措施》亮点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还就《政策措施》有关情况进行了解读,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尽快见效,更好惠及广大市场主体。
将7类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
记者:请问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主要有哪些政策措施?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炯:佛山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复工达产政策,将运行保障企业、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连续生产运行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重点外贸外资企业、平台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7类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通过分类指导、强化保障、重点监测、对外协调等措施,在突发疫情的应急响应机制下,实施闭环生产,确保将疫情对企业生产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对发布产品和服务采购计划带动中小企业的大型骨干企业,优先纳入“白名单”,优先推荐申报各类扶持政策。
让企业精准快享政策红利
记者:《政策措施》提出要加快惠企政策兑现进度,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市财政局总会计师陈瑞彤:佛山将加快惠企政策兑现进度,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推动惠企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截至2022年5月底,“佛山扶持通”平台已累计发布政策1226项,注册企业超7.2万家,累计发放财政奖补资金超125亿元,其中超23.8亿元政策资金免申即享“秒到账”,“秒到”企业14.1亿元。接下来,我市将加快推广直达资金改革,进一步拓宽“秒速直达”“限时直达”的政策范围,力争今年年底前实现市、区、镇街三级推广,加速惠企政策资金落地兑现,让企业精准快享政策红利。
全年举办超百场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
记者:在稳经济的同时,佛山在保就业方面有哪些亮点举措?特别是对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有哪些支持举措?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梁显凤:今年我市生源毕业生近4.6万人,目前人社部门正在牵头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方案,着力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鼓励市场吸纳就业,全年举办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00场以上,鼓励引导每家规上民营企业拿出1个以上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政策。二是培育基层人才支撑,佛山市“三支一扶”招募高校毕业生50人,提供各类基层就业岗位超过500个。三是国有企业就业引领,全市国有企业力争全年新招用高校毕业生不少于1000人,国有企业招收数量达到职工总数3%以上。四是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招聘毕业生,2022年提供公务员考试录用岗位715个,提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岗位1038个,其中面向应届毕业生可报考的岗位805个。五是提升就业能力,全年组织就业见习不少于1100人,开发见习岗位不少于4500个,推进“展翅计划”佛山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方案,募集不少于2800个实习就业岗位。
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进口企业强强合作
记者:《政策措施》提到“积极挖掘进口增长点”,下一步有哪些具体计划?
市商务局副局长黄铁:佛山外贸进出口结构不均衡长期存在,其中出口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超过八成,进口占比不足两成。要实现由贸易大市向贸易强市的转变,必须突破进出口结构不均衡的制约。针对我市有进口业务的民营企业自有资金不足、授信额度不足、无法开具足额信用证等症结,国有企业存在“有资金、没业务”的窘境,一方面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进口企业开展强强合作,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国资参与的进出口平台的信贷供给,打造政府、国企、民企、银行“四方共赢”的创新进口模式;另一方面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拉动作用,对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口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及大宗商品进口等项目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建立进口贸易集散中心、进口商品展销中心,大力培育进口发展环境。此外,佛山海关将在进口业务的物流通关方面给予支持。
四点发力畅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百米”
记者:在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方面,佛山金融部门计划如何发力?
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罗庆晓:佛山金融监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稳存量、拓增量、降成本、优服务”四个着力点作为主要的工作抓手,畅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百米”。一是稳存量。指导金融机构针对疫情制定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推动金融机构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纾困支持。综合运用展期、续贷、再融资或调整还款计划等多种措施帮助企业化解短期流动性风险,运用佛山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帮助企业到期贷款转贷“过桥”。二是拓增量。通过扩大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和提升重大项目的融资量,打造首贷全链条的服务体系,推动“无贷户”向“首贷户”转变。三是降成本。通过优化各类政策性金融工具和发挥LPR形成机制的改革效能,持续提高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对于首贷户和科技创新贷款在政策中加码给予贴息支持。四是优服务。实施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建立“规改股”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机制,协调各区满足上市后备企业总部基地和募投项目的建设用地需求,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提供企业上市全过程的“陪伴式”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