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闻网

佛山论坛-公益网站
分享互联网新鲜资讯
佛山论坛资讯网-佛山地方门户网_新闻时事,奇事,新鲜事

万亿佛山,为何在全市范围全面铺开这一行动?

更新时间:2022-11-19 08:23:36点击:

岭南11月,行驶在佛山纵横交错的道路上,只见路桥两侧开满姹紫嫣红的簕杜鹃,宛如镶边“彩带”;高速出入口旁建成了空气清新、景色优美的湿地公园;昔日脏乱差的桥下空间摇身变成了时尚多彩、功能丰富的市民休闲场所......沿途处处有风景的惊艳变化持续上演。

这番城市美景的背后,是一场如火如荼进行中的“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行动。

今年,佛山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行动,经全市上下协同攻坚,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继实现“半年中变”目标后,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190个整治提升项目已完成155个,总体进度达到81.6%,剩余项目也进入了冲刺阶段,正朝着“一年大变”的目标迈进。

高位谋划、全力以赴,描述的正是佛山开展这场行动的决心与魄力。那么,这场行动对佛山城市发展有何重要意义?进程早已过半,它给佛山带来了哪些有益的变化?全年行动接近尾声,佛山又要如何推动这场行动长治长效?本期东平知政与知友们一起探讨。

 

 

曾经荒草丛生的广佛环线桥下空间被改造升级为色彩缤纷、功能多样的休闲公园。/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高位推进,这是一场新佛山愿景下的城市品质提升行动

将时针回拨至一年前,2021年11月底,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直面佛山发展痛点和回应群众期待,开创性地提出“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擘画出新佛山宏伟蓝图。

打开蓝图,“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佛山人民的梦想就是建设一座高品质现代化大城市”这句话令人憧憬。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佛山要回应群众期待,用绣花功夫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多措并举推动城乡空间优化和形态重塑,努力打造一个城市形象更加现代的新佛山、一个生活品质更加美好的新佛山。

今年2月7日,佛山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召开,围绕“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部署了2022年工作,要求全市上下聚精会神抓落实、争分夺秒促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全会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推动城市品质大提升不动摇,并作出实施“江河两岸、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空间整治攻坚行动的工作部署。

实际上,早在2021年,为营造一个干净、有序、优美的交通环境,佛山就曾大手笔地打响路域环境整治攻坚战,全年投入4800万元奖励整治成效突出的镇(街)及高速公路运营公司。同年12月29日,佛山又启动市域高速公路桥下空间和立交环境整治攻坚行动,用一个月时间对四类桥下空间和立交桥周边环境问题进行重点整治。

经过整治,全市路域环境总体状况持续向好。

 

 

今年,佛陈大桥北岸桥下空间中部改造成了一个宽敞整洁的大型运动场。/佛山日报记者周龙凤摄

在此基础上,今年2月23日,佛山市政府召开城市“畅通工程”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开展“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行动,同时强调该行动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城市品质、提升市民获得感的重要民生措施。

紧接着,佛山市政府印发《佛山市“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行动方案》。方案明确,重点针对市容市貌整治、交通秩序治理、标识标牌规范、高速立交及出入口景观提升、绿化提升、桥下空间利用等六类进行整治提升,共部署了190个工程类项目、347项工作任务,实现城市“沿路两边、高架桥下”景观环境“每月小变、半年中变、一年大变”的目标。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今年3月1日起,佛山全市上下迅速启动高速公路立交出入口及重点道路景观提升项目,开展市容市貌整治工作,对已排查的62条道路的标牌问题开展道路标识标牌规范治理,同时科学规划停车区域、停车位,合理开发桥下空间停车资源,持续加大对两侧违法倾倒、乱搭乱建、违法停放车辆的打击力度。   

可以说,这是一场把无序变有序、把无用变有用、把碎片变名片、把遗忘变难忘的行动,治理前脏乱差、零散的城市灰色空间,治理后变成了一个个人气爆棚的网红打卡点,不仅让人感受到佛山城市品质形象的提升,也给市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今年,佛陈大桥北岸桥下空间改造完成,不仅建成彩色的休闲公园,还配套设置了停车场。/佛山日报记者周龙凤摄

 

 

对于一座万亿城市,实施这一行动有何必要性紧迫性

虽是万亿GDP城市,但城市品质不高、城市形象欠佳一直是佛山吸引高端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块短板,佛山亟须通过提升城市品质、重塑城市形象来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

去年,佛山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并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未来五年务必成为营商环境制度改革领头羊。

重点路段、重点出入口及桥下空间是一座城市的“脸面”,承载着客商进入佛山的第一印象,关乎城市品质、营商环境,也关乎人民的美好生活。佛山部署实施“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行动,正是优化营商环境、补齐短板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让城市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佛山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全局全域,高度重视“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行动,通过小切口办大实事,迅速部署相关工作并成立市、区工作专班挂图作战,先后召开半年推进会、现场推进会、工作专班会议等重要会议,持续保障这项工作扎实推进。

佛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相关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多次带队开展现场督导、协调;市人大、政协也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积极开展现场督导调研;市、区工作专班及成员单位奋发作为,克服疫情、汛期等影响,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工作取得成效。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佛山全面排查并梳理出城市公共空间利用以及城市综合治理的痛点、难点问题,以项目为抓手,以管理赋能,打通堵点,治理黑点,很快形成了一批城市道路景观以及市民公共空间亮点,相继实现“每月小变”“半年中变”的阶段目标,“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变得安全、有序、整洁、美观。

像三龙湾大道、广珠西高速顺德出入口等佛山重要门户,道路绿化升级效果明显,道路标识标牌标线也更加清晰规范,市民出行体验明显改善。今年以来,多个高科技项目(含园区)落户三龙湾大道沿线,足可见其吸引力。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20日,全市190个整治提升项目已完成155个,总体进度达到81.6%,目前正全力冲刺一年大变目标。未来将有更多城市角落华丽转身,成为一张张城市新名片。

 

 

今年7月,通过验收的广佛环线桥下公园正式对市民开放。/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全市一盘棋,市、区全力以赴推动“一年大变”

伴随190个项目、347项任务从纸面落到地面,一大批景观亮点相继涌现,一路飞花、满城锦绣的佛山道路环境逐渐形成。

这成果离不开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密切协作与扎实推进。在攻坚克难中,佛山也探索出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当属桥下空间的改造利用。面对桥下空间存在面积大、历史遗留问题多等难题,佛山市工作专班依托早前在全省率先出台的《佛山市公路和城市道路桥梁桥下空间管理利用办法》,建立起完善的配套政策,坚持“以用助管”的桥下空间管理利用工作思路,重点推进位于城市建成区、村(社区)及工业园区的桥下空间整治提升。

结合因地制宜的整治提升,众多桥下空间被激活,被打造成为绿色、宜居、便民、包容、共享的城市生活共同体。譬如,原佛山一环季华东立交绿化,成为改善桥下生态环境的亮点工程;顺德陈村仙涌村广明高速桥下空间打造成市民公园,是配合仙涌村人居环境整治及乡村振兴的民生工程;南庄镇罗格立交桥下打造成停车场,有效缓解了阿农湾农旅项目停车难问题。

 

 

佛山一环南海段佛山水道节点,桥下空间变身运动休闲天地。 /资料图片

人心齐,泰山移。在这场自上而下的行动中,佛山各区争先恐后、全力以赴。

今年2月24日,南海区率先在五区举办“江河两岸、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推进会,启动问题排查,制定项目计划,相继成立区工作专班、督办专班。

在桥下空间改造利用中,南海区贡献了不少创新经验。一方面,推动桥下空间利用从“单一化”向“复合型”转变,回应了群众期待补齐公共设施的短板。譬如投入1800万元将杂草丛生的平胜大桥桥下空间打造成佛山最大的全天候街头极限运动公园,如今打卡市民络绎不绝。另一方面,在资金不足制约项目推进的情况下,南海区探索建设投资新模式。像大沥镇采用政府财政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方式,发动镇内企业和行业协会,聚力推动桥下空间改造利用,6个项目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约3000万元。

除完成区工作专班搭建等规定动作外,顺德区在创新探索上也不甘人后,不仅创新编制全区桥下空间利用改造提升专项规划和示范点概念设计方案,给予每个镇(街)桥下空间具体的建设样式、建设类型等相关意见,还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南水立交环境改造提升,助力打造顺德中部门户新形象。

双管齐下,顺德区的桥下空间改造利用呈现特色突出、功能多样的特点。像杏均特大桥桥下空间,被打造成一个婚礼古俗公园,与南沙岛景点连接成一条完整的休闲旅游水岸线,实现与产业发展交相辉映,成为全市整治提升的经典案例。

禅城区则在监管创新上有出彩表现。其中,南庄镇引入无人机开展空中巡查并对镇内桥下环境进行巡检拍摄,通过发挥无人机空中视野优势,有效覆盖高架桥下空间等人力难以达到的范围,消除监管盲点,降低了安全风险。

上述做法只是各区开展此项行动的缩影,正是因为全市上下密切协作,这才确保了月月有进展,半年有变化。

 

 

久久为功,如何让这一火热行动长治长效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城市形象和品质提升是个长期工程,需要长短结合、久久为功,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检验。

行动启动以来,佛山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这意味着,越到后期,剩下的项目就越是“硬骨头”,需要重点攻坚。目前推进缓慢的主要集中在高速立交、高架桥下的公园、停车场项目。

究其原因,资金不足、桥下空间产权复杂成为制约项目推进的两大难题。今年,受疫情和经济环境影响,部分镇(街)财政资金较紧张,直接影响部分项目的工期。同时,桥下空间产权涉及的部门多、层级多,桥下空间利用方案编制专业性也强。

如何对症下药是关键。推进剩余项目,佛山应继续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强整体性、系统性考虑,对重大事项、重点项目要及时研判、加强指导,及时打通堵点;面对资金难题,除了把钱用在刀刃上,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可借鉴南海、顺德探索创新融资方式的经验,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统筹用好财政资金、专项债资金、社会资金等;加强多部门、多组织沟通协作,尽快厘清桥下空间权属,快速处置高架桥下违法出租问题,加快桥下空间项目推进速度。   

另据知政君观察,尽管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但不可否认,这项行动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桥下空间利用单一化,个别改造后的利用率不高;道路景观设计及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连贯性较差,与周边环境未能连片开发;综合整治黑点容易死灰复燃,倒垃圾、违法停车等市容市貌整治问题常有反弹等。

如何确保这场当下火热的行动长治长效,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广珠西线高速顺德出入口改造项目位于顺德新城智谷片区,一期已改造为湿地公园。/佛山日报记者贡阳摄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曾提到首席设计师制度。这项制度最早在深圳推广,其对一个片区总体的建筑、景观进行管控和引导,有利于把握整体的效果,避免各自为政等问题,还规定了回避制度,对城市规划建设有很多好处。在“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行动中,佛山也可以借鉴实施首席设计师制度,让整个行动更有规划性、延展性。

同时结合实际探索多元发展模式,细化节点、加快进度,推动项目任务尽早形成经济社会效益;在统筹联动上发力,齐抓共管,加快形成市、区、镇(街)上下贯通,区与区之间、部门之间左右联动的工作机制,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群策群力,以务实态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以创新方式方法推动行动达到标本兼治。

一年在建,十年在管。项目建成后,景观和设施的养护和管理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还须提前谋划好谁来管、钱哪来的问题,认真研究建立有效管控的长效机制,尽快解决“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