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09 09:35:11点击:
4月7日,禅城区南庄镇开展第二轮大规模核酸检测。据统计,两轮大规模核酸检测中,共有1800多名医护人员前往一线,每天还有超千名志愿者和超千名村居工作人员参与防疫。来自社会各方的力量共同筑起了疫情防线。
4月7日,上元村骆医生在给排队途中不慎受伤的老人查看伤口。/佛山日报记者刘乙丁摄
贴心服务 核酸采样有序进行
“请戴好口罩,有序排队,保持1米距离……”在绿岛湖国际中心核酸采样点,一辆黄色面包车停在路边,车顶上的大喇叭不断播放着防疫提醒等内容的广播。一旁,核酸采样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该采样点分为测温区、等候区、登记区、采样区,共设有9张核酸采样台,最大程度满足采样点的采样需求。现场特别设置了爱心通道,为老人、小孩、行动不便者等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暖心服务。居住在依云雍景湾的曾小姐抱着不到1岁的儿子前来,工作人员指引她走爱心通道,不一会就完成了核酸采样。
在另一边的上元村东谷楼核酸采样点,入口处分为两个通道,以便对前来采样的居民进行分流。上元村村党委委员霍润金介绍,在前一日的南庄镇首轮大规模核酸检测中,工作人员发现村内不少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生成核酸采样所需的个人信息二维码。因此,在第二轮大规模核酸检测时,村里特别设置了绿色通道,并安排了一组工作人员专门帮助无法生成个人信息二维码的居民。
前来采样的霍阿姨表示,自己的手机今天突然出了问题,生成不了二维码,便第一时间向绿色通道的工作人员寻求帮助,最终获得纸质版的个人信息二维码,成功进行了采样。
齐心协力 共筑疫情防线
当天下午,在南庄镇的华夏陶瓷博览城核酸采样点,50多名志愿者分工明确,整个现场秩序井然。“今天早上8时左右我们的志愿者就已经到了这里,开始为核酸采样做准备,9点正式开始。”现场的志愿者负责人介绍。
相比志愿者,在高温中身穿厚重防护服完成一次又一次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们更为辛苦。
绿岛湖国际中心核酸采样点的医护人员每2个半小时换班一次。当日气温最高超过30摄氏度,虽然现场有风扇和大棚,但医护人员换班脱下防护服时,汗水都已浸湿衣服。记者在现场看到,换班下来的医护人员累得在树荫下席地而坐,也有医护人员垫一块纸皮就躺在草地上歇息。
“今天本是我们的休息日,但南庄大规模核酸检测需要人手,我们就都来到了现场支援。”在上元村进行核酸采样的护士苏红英来自复星禅诚医院心血管科,她表示:“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已经习惯了防护服下的闷热,为了疫情防控,我们都愿意付出。”
“昨天收到通知,说今天要进行第二轮大规模核酸检测,所以早早地来排队。”在上元村进行了核酸采样的魏先生表示,虽然核酸采样要排长队,而且当天气温较高,但他对于应检尽检的要求十分理解。“做核酸检测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整个社会负责,排队一个小时算不了什么。医护人员更加辛苦,我们更应该感谢他们。”
互相帮助 温暖送到身边
“婆婆,快到这边坐,我们马上联系医生为您包扎。”
4月7日的上元村东谷楼核酸采样点,年近百岁的杜婆婆脚腕处不慎受伤,工作人员发现后,马上带她到一旁处置。老人的家人介绍,在排队过程中,老人曾被身后的轮椅刮擦到,本以为不要紧,没想到伤口处开始渗出血迹,幸亏工作人员及时发现。
“回家以后一定要注意休息,定时换药。”不到十分钟,从另一个采样点赶来的驻村医生骆医生就为杜婆婆处理好了伤口。
“谢谢,谢谢你们。”包扎好伤口后,杜婆婆仍不停地向工作人员和医生道谢。面对老人及其家人的声声感谢,骆医生和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在齐心抗疫的时刻,能帮助到别人也是一种贡献。
暖心时刻还有不少。4月6日下午3时许,一位前来上元东谷楼进行核酸采样的女士在填写信息时不慎将钱包遗失。拾到钱包的工作人员立刻将钱包送到现场警长手中。经过20多分钟联络,失主返回采样点,成功取回遗失的钱包。“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上元村委会警长助手王细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