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19 08:31:06点击:
连日来,我省“炙烤”模式持续。高温天气下,市民外出或户外工作,容易发生中暑症状。夏日炎炎,该如何做好防暑措施?这份秘籍赶紧收好!
中暑症状分三种类型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或受到烈日暴晒引起的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烈日暴晒环境下工作的劳动工人,或者在环境温度偏高、湿度大、通风不良状况下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也容易中暑。不容忽视的是,中暑也有诱发因素,年老体弱者、产妇、慢性病病人容易中暑;此外,睡眠不足和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的年轻人也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症状分为三种类型:
先兆中暑,指在高温环境暴露一定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乏力、头晕、眼花、耳鸣、胸闷、恶心、动作不协调等,伴或不伴体温升高。此时若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阴凉环境,及时通风、降温、补盐水,短时间可恢复正常。
轻度中暑,指先兆中暑症状继续加重,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并伴面色潮红、皮肤灼热、脉搏增快等症状。采用上述先兆中暑的处理方式,数小时内也可恢复正常。
重度中暑,指除上述轻度中暑症状外,还伴有痉挛、腹痛、高热昏厥、昏迷、虚脱或休克,严重的还会引起死亡。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衣食住行全方位预防中暑
高温天气容易出汗,所以应选择浅色、棉质、柔软、透气的衣服,以利于皮肤“呼吸”,汗液易于蒸发而带走热量,不易中暑。出门可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SPF15或以上的防晒霜。
饮食方面切忌贪凉,夏季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多吃瓜果蔬菜,比如冬瓜、西瓜、番茄等,另外,还可以食用山药薏米粥等,以健脾化湿开胃。及时饮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都是中暑常见诱因,因此每天要尽量保证充足睡眠。同时要避免长时间滞留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居室要合理调节空调温度,注意通风,早晚气温稍低时建议开窗透气。
尽量避开正午时段外出。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藿香正气制剂、风油精等。气温超过35℃时,建议老人和小孩避免外出。户外作业人员可采取隔热、通风、遮阳等防暑措施,并根据职业特点和客观条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适当增加休息时间。
中暑了该怎么办
发现自己或其他人有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解开衣扣,松开甚至脱去衣服。
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尽可能地用毛巾裹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这里提醒一下,家里或者单位冰箱里可以冷藏一些矿泉水、冷冻一些冰块备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以下时,就要停止冷敷等强而快的降温措施。
对于神志清醒、精神、体力状况尚可的情况,可给一些冰凉的饮料,补充水分,小口慢饮。若患者精神状态差,在补充水分时,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可能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补充电解质;对于昏迷患者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发生误吸。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应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避免患者步行。若转送过程中患者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